涉汨羅水作

· 尹臺
路繞忠祠嘆式微,草深昏國怨萋菲。 江流似戀夫君至,山木疑懷公子歸。 漁父真能辭濁世,滄浪還可濯塵衣。 秪憐一曲清湘水,不向西周抱渭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汨羅水:即汨羅江,位於今湖南省境內,因屈原投江而聞名。
  • 忠祠:指紀念屈原的祠堂。
  • 式微:衰落,衰微。
  • 昏國:指政治昏暗的國家。
  • 萋菲: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夫君:指屈原。
  • 公子:亦指屈原。
  • 漁父:指《楚辭·漁父》中的漁夫,象徵隱逸之士。
  • 滄浪:指清澈的水,也可指隱逸之地。
  • 濯塵衣:洗滌塵世的衣物,比喻淨化心靈。
  • :只,僅僅。
  • 清湘水:指湘江,流經湖南。
  • 渭磯:指渭水之濱,這裏比喻朝廷或政治中心。

翻譯

沿着忠祠的小路,感嘆着國家的衰微,草木茂盛,昏暗的國家充滿了怨恨。江水似乎懷念着屈原的到來,山中的樹木彷彿在期待着公子的歸來。漁父真的能夠辭別這混濁的世界,滄浪之水還可以洗滌塵世的衣物。只是可憐那一曲清澈的湘江水,卻不向西周的渭水之濱流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汨羅江及其周邊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屈原的懷念以及對當時政治昏暗的憂慮。詩中「江流似戀夫君至,山木疑懷公子歸」運用擬人手法,賦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清澈的湘江水與混濁的世道,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政治的失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