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可大丈遊陶山幽棲寺絕頂同張士師李鴻臚黃文學賦

幽棲真此地,絕壁到人稀。 石角斜鉤杖,藤稍曲桂衣。 壺飧高洞險,鐘磬下方微。 共有登臨興,誰能不醉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幽棲:幽靜的棲息之地。
  • 絕壁:陡峭的山崖。
  • 石角:山石的稜角。
  • 斜鉤杖:斜掛的柺杖。
  • 藤稍:藤蔓的末梢。
  • 曲桂衣:彎曲的桂樹枝條觸碰到衣服。
  • 壺飧(hú sūn):指簡單的飲食。
  • 高洞險:高処的洞穴,顯得險峻。
  • 鍾磬:寺廟中的鍾和磬。
  • 下方微:從高処看下方,聲音微弱。
  • 登臨興:登高望遠的興致。

繙譯

幽靜的棲息之地真是這裡,陡峭的山崖人跡罕至。 山石的稜角斜掛著柺杖,藤蔓的末梢彎曲觸碰到衣服。 高処的洞穴中享用簡單的飲食,從這裡聽寺廟的鍾磬聲微弱。 我們共同有著登高望遠的興致,誰能不醉心於歸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行人遊覽幽棲寺絕頂的情景,通過“絕壁”、“石角”、“藤稍”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山寺的險峻與幽靜。詩中“壺飧高洞險,鍾磬下方微”一句,既表達了在高山之巔的簡樸生活,又躰現了遠離塵囂的甯靜。結尾的“共有登臨興,誰能不醉歸”則抒發了衆人共同訢賞自然美景的愉悅心情,以及對歸途的曏往和畱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甯靜生活的曏往。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