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二十首
白日回青陽,春草萋已綠。
遊子忽不樂,沉吟聊躑躅。
躑躅將何爲,念彼東山麓。
澗壑生白雲,岡巒蔭修木。
飛泉落絕壁,璆然寫哀玉。
山水有至音,安用徵絲竹。
長揖陌上人,去來從所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陽:指春天。
- 萋已綠:形容春草茂盛,已經變綠。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東山麓:東山腳下,常用來指隱居之地。
- 澗壑:山澗和溝壑。
- 修木:高大的樹木。
- 璆然: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 寫哀玉:比喻水聲如玉石相擊,帶有哀愁之感。
- 至音:極美的聲音。
- 徵絲竹:指用絃樂器和竹製樂器演奏的音樂。
- 長揖:深深地鞠躬。
- 陌上人:路人。
翻譯
白日迴歸,春天到來,春草茂盛已經變綠。 遊子忽然感到不快樂,沉思吟詠,徘徊不前。 徘徊是爲了什麼?思念那東山腳下的景緻。 山澗溝壑中升起白雲,山岡山巒間樹木茂盛。 飛泉從絕壁落下,聲音清脆如哀愁的玉石相擊。 山水自有其美妙的聲音,何必再用弦竹之樂。 向路人深深鞠躬,離開去追求自己所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景色和遊子的情感。詩中,「白日回青陽,春草萋已綠」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到來和自然的生機。遊子的「忽不樂」和「沉吟聊躑躅」則表現了一種內心的孤獨和迷茫。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東山麓自然景色的懷念,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嚮往和對塵世紛擾的厭倦。最後,遊子決定離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展現了一種超脫和自由的精神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自由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