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京山:地名,今湖北省京山市。
- 故王侍御:已故的王姓侍御史,侍御史是古代官職,負責監察。
- 時育:可能是指王侍御的字或號。
- 薄酹:簡單的祭奠。
- 銘墓:在墓碑上刻寫銘文。
- 漢賊不兩立:出自《三國志》,意指忠於漢朝的人與叛賊不能共存。
- 請劍恨:請求賜劍自盡的遺恨,古代忠臣在無法挽救國家危亡時常請求賜劍自盡。
- 蓋棺時:指人死後,棺材蓋上的時刻,比喻事情的結束或定論。
- 喬木:高大的樹木,常用來比喻家族或國家的根基。
- 宸章:帝王的文書或命令。
- 日月垂:比喻帝王的恩澤或威嚴如日月般普照。
- 南史:南朝的史書,這裏指史官。
- 太丘碑:東漢時期陳寔的墓碑,陳寔以清廉著稱,其碑文被視爲典範。
翻譯
在京山經過已故王侍御時育的宅邸,心生感慨,於是進行了簡單的祭奠,並答應爲其子在墓碑上刻寫銘文。
忠於漢朝的人與叛賊不能共存,臣子爲國家而死又何足掛齒。只是可憐那請求賜劍自盡的遺恨,至今仍感遺憾,直到蓋棺定論之時。
高大的樹木歷經風霜更顯古老,帝王的文書和命令如同日月般普照。
如今南朝的史官執筆,這位王侍御的墓碑銘文,無愧於東漢太丘碑的典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王侍御的敬意和對其忠誠精神的讚頌。詩中「漢賊不兩立,臣死安足辭」體現了王侍御堅定的忠誠和犧牲精神。通過「請劍恨」和「蓋棺時」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王侍御生前未能盡展抱負的遺憾。後兩句以「喬木」和「宸章」爲喻,讚美了王侍御家族的根基深厚和受到的帝王恩澤。結尾提到「南史筆」和「太丘碑」,表明王侍御的事蹟將如歷史上的典範一樣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