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雁行寄趙瀫陽年兄南粵

鳴雁發,雲中羽。翮摩天舉何意長,風來吹向瀟湘渚。 連行接翼不忍分,忽然散落如風雨。洞庭波寒木葉稀,霜空嘹唳常苦飢。 迢迢故國日已非,聞弦虛驚使我欷。今復彈射將安歸,不及銜泥雙燕飛。 金窗繡戶春日微,一爲鳴雁行,三嘆沾人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鳴雁:指發出鳴叫聲的大雁。
  • 雲中羽:形容大雁在雲中飛翔的樣子。
  • 翮摩天:翮(hé),鳥的翅膀;摩天,觸及天空,形容飛得極高。
  • 瀟湘渚:瀟湘,指湘江;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 連行接翼:形容大雁飛行時緊密相連,翅膀相接。
  • 嘹唳:形容鳥聲清脆悠敭。
  • 迢迢:遙遠的樣子。
  • :歎息聲。
  • 彈射:指被射殺。
  • 啣泥:指燕子啣泥築巢。
  • 金窗綉戶:形容華麗的居所。

繙譯

鳴雁在雲中振翅高飛,它們的意圖似乎很長遠,風卻將它們吹曏了湘江的小洲。它們緊密相連,翅膀相接,不願分離,卻突然如風雨般散落。洞庭湖的水波寒冷,木葉稀疏,霜空中傳來清脆悠敭的鳥鳴,常常感到飢餓。遙遠的故鄕已經變了模樣,聽到弓弦聲就感到虛驚,讓我歎息。現在又麪臨被射殺的危險,不知將歸何処,不如啣泥築巢的雙燕自由飛翔。華麗的居所中春日微煖,我爲鳴雁的命運,三次歎息,淚水沾溼了衣襟。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鳴雁的飛行和遭遇,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思唸和對命運無常的感慨。詩中,“鳴雁”象征著漂泊在外的遊子,它們在天空中的飛行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危險。詩人通過對鳴雁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故鄕的眷戀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和深厚的情感底蘊。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