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宗祊(bēng):宗廟。
- 迴天:比喻挽回局勢,改變天命。
- 八疏:指多次上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事情的文書。
- 彊項(qiáng xiàng):固執,不屈服。
- 宸歡:帝王的歡樂。
翻譯
嘆息宗廟的大計,想要挽回天命實在難。 三年的時間,我的頭髮都要白了,多次上疏,我的言辭愈發堅定。 璇海的水波能夠滋潤,瑤臺的月亮正安詳。 漢庭中有很多固執不屈的人,誰敢去揣測帝王的歡樂。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國家大事的憂慮和無奈,以及對於個人忠誠與堅持的感慨。詩中「太息宗祊計,迴天事信難」展現了作者對於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無力感。而「三年頭欲白,八疏口將丹」則體現了作者爲了國家大事不懈努力,甚至到了頭髮變白的地步,言辭也愈發堅定。後兩句以璇海和瑤臺的景象,隱喻了朝廷的安寧與和諧,但最後一句「漢庭多彊項,誰敢測宸歡」則透露出朝廷中的固執與帝心難測的現實,反映了作者對於政治環境的深刻洞察和憂慮。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九月十三夜扈從功德寺陪李漸庵大司寇王忠銘徐檢庵二學士登金山對月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秋日荅常心吾中丞寄問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為潘海濵處士題竹萱圖二首 其一 》 —— [ 明 ] 于慎行
- 《 為潘海濵處士題竹萱圖二首 其二 》 —— [ 明 ] 于慎行
- 《 寄馮志方博士二首 其二 》 —— [ 明 ] 于慎行
- 《 北閘 》 —— [ 明 ] 于慎行
- 《 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 》 —— [ 明 ] 于慎行
- 《 高太孺人挽章太史昆崙母也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