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鄒四山太史冊封岷藩便道省覲
名家儒術素風敦,奉使天潢布主恩。
詔出螭頭周內史,國分鶉尾漢王孫。
秋聲七澤飛征蓋,雨色三湘近里門。
到日趨庭應有問,雄談碣石向誰論。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名家儒術:指家族世代傳承的儒家學問。
- 素風敦:指樸素而深厚的家風。
- 奉使:奉命出使。
- 天潢:指皇族,這裏特指岷藩。
- 布主恩:傳播皇帝的恩德。
- 詔出螭頭:詔書從螭頭(古代宮殿屋脊兩端的裝飾物,形似龍)下發出,指詔書的莊嚴。
- 周內史:周代的內史,這裏指鄒四山擔任的官職。
- 國分鶉尾:指分封的諸侯國,鶉尾是古代星宿名,這裏用以指代分封之地。
- 漢王孫:漢代的王族後裔,這裏指岷藩的貴族。
- 七澤:指湖南一帶的湖泊,這裏泛指湖南地區。
- 徵蓋:指官員出行的車蓋。
- 雨色三湘:指湖南地區的雨景。
- 里門:家鄉的門,指鄒四山的家鄉。
- 趨庭:指回家拜見父母。
- 雄談碣石:指在碣石山(古代名山,位於今河北省昌黎縣)上高談闊論。
翻譯
家族世代傳承的儒家學問,家風樸素而深厚,如今奉命出使皇族,傳播皇帝的恩德。詔書莊嚴地從宮殿屋脊下發出,你擔任的官職如同周代的內史,分封的諸侯國如同古代星宿所指之地,漢代的王族後裔在此居住。在湖南的湖泊上,秋風中你的車蓋飛揚,湖南的雨景近在眼前,你即將回到家鄉的門。回家拜見父母時,他們或許會詢問你的經歷,你在碣石山上的高談闊論,又將向誰述說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鄒四山太史奉命出使岷藩並順道回家省親的情景。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現了鄒四山儒雅的家風、莊嚴的使命以及對家鄉的深情。詩的結尾以「雄談碣石向誰論」一句,既表達了對鄒四山才華的讚賞,又暗含了對未來交流的期待,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其使命的尊重。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同可大用韞登毗盧閣 》 —— [ 明 ] 于慎行
- 《 五月十三日南溪會集 》 —— [ 明 ] 于慎行
- 《 塞下曲八首爲薊門大夫賦 》 —— [ 明 ] 于慎行
- 《 四月十一日侯將軍兄弟邀從亭山先生遊洪範東流二池宿南天觀登雲翠山絕頂奉和四首洪範池 》 —— [ 明 ] 于慎行
- 《 後贈李本寧歌 》 —— [ 明 ] 于慎行
- 《 九月廿五日東園菊下小集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周啓明水部上淮陽憲使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九月廿五日東園菊下小集四首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