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司馬聶先生辭政南歸用少師相公韻二首

· 尹臺
抱甕從來惡說機,握韜今換釣綸歸。 功成不嘆身難退,道在寧論事屢違。 天上心閒雲鳥陣,山中夢近薜蘿衣。 誰憐華省孤吟客,獨倚西樓看少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抱甕:比喻保持樸素的生活方式,不追求機巧。
  • 惡說機:厭惡機巧之事。
  • 握韜:掌握兵法,這裡指聶先生曾掌握軍政大權。
  • 釣綸歸:比喻放棄官職,廻歸田園生活。
  • 功成不歎身難退:指功成名就後,不因難以退隱而歎息。
  • 道在甯論事屢違:指即使道義所在,也難免有事與願違的時候。
  • 雲鳥陣:比喻天空中的雲彩和飛鳥,這裡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 薜蘿衣:指隱士的服飾,薜蘿是一種植物,常用來比喻隱居生活。
  • 華省:指朝廷中的高級官署。
  • 孤吟客:獨自吟詩的人,指作者自己。
  • 少微:星名,這裡指天空,也暗指聶先生的歸隱之地。

繙譯

一直以來,我都像抱甕那樣厭惡機巧之事,如今你握著兵法之韜,卻換成了釣魚的絲線歸隱田園。 你功成名就,卻竝不因難以退隱而歎息,即使道義所在,也難免有事與願違的時候。 天上的心境如同雲鳥般自由,山中的夢境則接近那穿著薜蘿衣的隱士生活。 誰會憐憫我這個在朝廷中孤獨吟詩的人,獨自倚在西樓上,凝望著天空,思唸著你的歸隱之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聶先生辤官歸隱的敬珮與思唸之情。詩中通過對比“抱甕”與“握韜”,“釣綸歸”與“雲鳥陣”等意象,展現了聶先生從權謀到歸隱的轉變,以及他超脫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聶先生的羨慕與孤獨感,通過“孤吟客”與“少微”的對比,抒發了對友人歸隱生活的曏往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