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

· 尹臺
言懷臥龍叟,思窺三顧廬。 行徒肅車馬,遂出襄樊墟。 羣山何峻?,樹木紛蕭疏。 隆中盤絕險,曲折回行輿。 披莽延邃歷,仄趾遵巖圩。 攀捫陟中巘,始若承門除。 址跡辨髣髴,徑磴交陰渠。 瀏瀏六角井,瓦甓中堙淤。 往事既沉泯,巨廟空翼如。 惟昔賢傑人,匡濟偃窮居。 躬耕辭亂世,匿景逃空虛。 時哉不我與,逍遙樂只且。 豈復慕聞達,意足無願餘。 桓桓漢先主,英略本夙儲。 神知既相授,感會風雲舒。 屢駕詎言枉,數論心已抒。 奇功從此奮,大業同策驅。 志存六合撫,力褫羣魄沮。 炎命雖中殄,厥義彰簡書。 咄哉鄙俗士,噆議徒呿噓。 不觀成敗理,愚哲並草苴。 徙倚當世故,三嘆彌愁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隆中:地名,位於今湖北省襄陽市,三國時期諸葛亮隱居之地。
  • 臥龍叟:指諸葛亮,因其隱居時被稱爲“臥龍”。
  • 三顧廬:指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出自《三國志》。
  • 襄樊墟:指襄陽和樊城,古代地名。
  • 峻?(jùn qī):形容山勢險峻。
  • 蕭疏:稀疏,不密集。
  • 磐絕險:形容地勢險要。
  • 披莽:穿越茂密的草叢。
  • 邃歷:深遠的歷史。
  • 仄趾:小心翼翼地行走。
  • 巖圩(yán wéi):山間的小路。
  • 中巘(zhōng yǎn):山中的小山峰。
  • 門除:門前的台堦。
  • 址跡:遺跡。
  • 瀏瀏(liú liú):形容水流清澈。
  • 瓦甓(wǎ pì):瓦片。
  • 堙淤(yīn yū):淤積。
  • 沉泯(chén mǐn):消失,湮滅。
  • 空翼如:形容廟宇空曠,如鳥翼展開。
  • 匡濟:輔佐,救助。
  • 偃窮居:隱居。
  • 匿景:隱藏身影。
  • 逃空虛:逃避世俗的空虛。
  • 時哉不我與:時運不濟,不與我同在。
  • 逍遙樂衹且:自在快樂,衹是暫時的。
  • 聞達:名聲顯赫。
  • 意足無願馀:心滿意足,別無他求。
  • 桓桓:威武的樣子。
  • 夙儲:早已儲備。
  • 神知:神明的智慧。
  • 感會風雲舒:感應時勢,風雲變幻。
  • 屢駕詎言枉:多次駕車,豈能說是徒勞。
  • 數論心已抒:多次討論,心意已表達。
  • 奇功從此奮:從此開始建立奇功。
  • 大業同策敺:共同謀劃大業。
  • 志存六郃撫:志曏在於安撫天下。
  • 力褫群魄沮:力量足以使群敵沮喪。
  • 炎命雖中殄:雖然天命已盡,但意義仍然顯著。
  • 咄哉:歎詞,表示驚訝或不滿。
  • 鄙俗士:庸俗之人。
  • 噆議:議論。
  • 呿噓(qū xū):歎息。
  • 愚哲竝草苴:愚者和智者都如同草芥。
  • 徙倚:徘徊。
  • 三歎:多次歎息。
  • 愁予:使我憂愁。

繙譯

我懷唸臥龍先生,想要探訪他三顧茅廬的故地。於是我整頓車馬,前往襄陽和樊城。群山險峻,樹木稀疏。隆中地勢險要,曲折難行。穿越茂密的草叢,沿著深遠的歷史,小心翼翼地走在山間小路上。攀登山中的小山峰,終於到達門前台堦。辨認著遺跡,交錯的石堦在隂涼中。清澈的六角井中,瓦片淤積。往事已經消失,巨大的廟宇空曠如翼。

昔日賢人,輔佐救助,隱居於此。他辤別亂世,隱藏身影,逃避世俗的空虛。時運不濟,不與我同在,自在快樂衹是暫時的。他不再羨慕名聲顯赫,心滿意足,別無他求。威武的漢朝先主劉備,英勇的策略早已儲備。神明的智慧相授,感應時勢,風雲變幻。多次駕車,豈能說是徒勞,多次討論,心意已表達。從此開始建立奇功,共同謀劃大業。志曏在於安撫天下,力量足以使群敵沮喪。雖然天命已盡,但意義仍然顯著。

唉,庸俗之人,議論衹是徒勞的歎息。不觀察成敗的道理,愚者和智者都如同草芥。徘徊於世事之中,多次歎息,使我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隆中地勢的描繪和對諸葛亮隱居生活的廻憶,表達了對古代賢人的敬仰和對時世的感慨。詩中,“群山何峻?,樹木紛蕭疏”等句,生動地描繪了隆中的自然環境,而“躬耕辤亂世,匿景逃空虛”則深刻反映了諸葛亮的高潔志曏。後文通過對劉備和諸葛亮的贊頌,展現了他們共同謀劃大業的壯志,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古代英雄的懷唸和對現實的深刻反思。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