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長安見無弦上人移住法藏庵因聽彈琴賦贈

別來何所住,卓錫自成林。 幡影香臺靜,鐘聲竹院深。 一花開佛土,半偈定禪心。 揮手鬆風裏,依然未鼓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卓錫:指僧人手持的錫杖,這裏代指僧人。
  • 幡影:幡,佛教中用來表示法門的旗幟,幡影即幡的影子。
  • 香臺:供奉佛像的臺子,常用於焚香。
  • 竹院:用竹子圍成的院子,常指僧人的居所。
  • 半偈:佛教中的偈語,通常是四句詩,半偈即兩句。
  • 禪心:修禪的心境,指內心的平靜與清淨。
  • 揮手:這裏指彈琴的動作。
  • 未鼓琴:鼓,彈奏的意思,未鼓琴即沒有彈琴。

翻譯

自從分別後,你住在何處,手持錫杖自成一片林。 幡影靜靜地映在香臺上,鐘聲在竹院深處迴響。 一朵花開在佛土之上,半句偈語定住了禪心。 在松風中揮手,卻依然沒有彈奏琴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再次來到長安,遇見了移居法藏庵的無弦上人,並在那裏聽他彈琴的情景。詩中通過「卓錫成林」、「幡影香臺」、「鐘聲竹院」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超脫的禪意氛圍。後兩句「一花開佛土,半偈定禪心」表達了禪修的境界,即通過簡短的偈語就能達到心靈的平靜。結尾「揮手鬆風裏,依然未鼓琴」則留下懸念,暗示了上人雖在松風中揮手,卻未真正彈奏,這種含蓄的表達增添了詩的韻味。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