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南溪汎舟

節過重陽菊未花,且隨白露汎蒹葭。 十年自臥滄江雨,九月虛浮漢水槎。 鼓角城頭當落日,樓臺天上斂殘霞。 不須卻羨龍山會,定少林光似若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即重陽節。
  • 南溪: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汎舟:划船遊玩。
  • 重陽:農曆九月初九,中國傳統節日,有登高、賞菊等習俗。
  • 蒹葭:蘆葦。
  • 臥滄江雨:指隱居在江邊,經歷風雨。
  • 虛浮漢水槎:槎(chá),木筏。這裏指漂浮在漢水上的木筏,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鼓角城頭:城頭上的鼓聲和號角聲。
  • 龍山會:指晉代孟嘉落帽的故事,後用來形容文人的風雅聚會。
  • 林光:指林間的光影,這裏可能指林間的景色。
  • 若耶:地名,位於今浙江紹興,以風景秀麗著稱。

翻譯

節日已過重陽,菊花還未盛開,我隨着白露時節,在南溪划船遊玩,觀賞着蘆葦。 十年來,我一直隱居在江邊,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如今九月,我像漂浮在漢水上的木筏一樣,生活漂泊不定。 城頭上的鼓聲和號角聲,在落日時分響起,天邊的樓臺似乎在收起殘餘的霞光。 不必羨慕那些在龍山上的文人雅集,那裏肯定沒有像若耶那樣美麗的林間景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重陽節後的自然景色和個人的隱居生活,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美景的嚮往。詩中「臥滄江雨」和「虛浮漢水槎」形象地描繪了詩人的隱居生活和漂泊不定的心境。結尾的「不須卻羨龍山會,定少林光似若耶」則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獨特欣賞,以及對文人雅集的不以爲然,顯示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懷。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