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大邀同馮太史飲摩訶庵南園步至釣魚臺夜眺還宿法藏精舍次日觀慈壽浮圖紀遊四首南園

何必耽丘壑,居然鹿苑棲。 片雲雙樹頂,孤月上方西。 罷酒聞清梵,探詩見舊題。 歸依空品相,不省在招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dān):沉溺,喜愛而沉浸其中。
  • 丘壑:山丘和溪谷,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 鹿苑:指佛寺,因佛教傳說中鹿苑是佛陀首次講法的地方。
  • 雙樹:指娑羅雙樹,佛教中象徵佛陀涅槃的地方。
  • 上方:指天空,高處。
  • 清梵:指清淨的梵音,即佛教音樂。
  • 空品相:指觀察事物的空性,即佛教中的空觀。
  • 招提:指寺廟,源自梵語「Caturdeśa」,意爲四方。

翻譯

何必沉溺於山水之間,這裏竟是佛寺的棲息地。 一片雲彩飄過雙樹之頂,孤月懸掛在高高的天際。 酒宴結束後,聽到清淨的梵音,探尋詩句,見到前人的題字。 迴歸並依附於觀察事物的空性,卻不知自己已身在寺廟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摩訶庵南園與馮太史飲酒賞景,夜眺釣魚臺,後宿於法藏精舍,次日觀慈壽浮圖的遊歷經歷。詩中,「何必耽丘壑,居然鹿苑棲」表達了詩人對佛寺清幽之地的嚮往,而「片雲雙樹頂,孤月上方西」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後兩句「罷酒聞清梵,探詩見舊題」反映了詩人在靜謐的環境中對佛教音樂的感悟和對前人詩作的追思。結尾「歸依空品相,不省在招提」則體現了詩人對佛教空觀的領悟,以及在不知不覺中與寺廟的深厚聯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對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深刻體驗。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