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春曲

· 于謙
垂楊拂地如青絲,輕盈不奈東風吹。 馬上誰家遊俠兒,雕鞍玉勒黃金羈。 張弓放彈如星馳,正中流鶯落樹枝。 衆中大笑稱絕奇,揚鞭走馬當路岐。 忽聞鞦韆笑語嬉,隔牆佇立情如癡。 牆裏佳人顰黛眉,留情不語知伊誰。 分明相望不相知,恨無羽翼通佳期。 夕陽啼鳥催分離,可憐兩地空相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垂楊:垂柳。
  • 青絲:比喻柳條。
  • 不奈:經受不住。
  • 遊俠兒:古代指行俠仗義的青年。
  • 雕鞍玉勒:雕花的馬鞍和玉制的馬籠頭,形容馬具華麗。
  • 黃金羈: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 星馳:形容速度極快,如流星。
  • 流鶯:飛翔的黃鶯。
  • 絕奇:極其出色。
  • 敭鞭:揮動馬鞭。
  • 鞦韆:鞦千。
  • 佇立:長時間站立。
  • 顰黛眉:皺著美麗的眉毛。
  • 羽翼:翅膀,比喻幫助或手段。
  • 佳期:美好的約會。
  • 啼鳥:鳥兒啼叫。

繙譯

垂柳的枝條輕拂地麪,如同青色的絲線,輕盈得經受不住東風的吹拂。馬背上是哪家的遊俠少年,他的馬鞍雕花,馬籠頭鑲玉,裝飾著黃金的馬籠頭。他張開弓放出彈丸,速度快如流星,正好擊中飛翔的黃鶯,使其落在樹枝上。衆人中爆發出大笑,稱贊這一擊極其出色,他揮動馬鞭,策馬在岔路上疾馳。忽然聽到鞦千上笑語嬉戯的聲音,他隔著牆站立,情感如同癡迷。牆內的佳人皺著美麗的眉毛,心有所感卻不言語,不知她是誰。分明相互望著卻無法相知,恨自己沒有翅膀去赴那美好的約會。夕陽下鳥兒啼叫催促著分離,可憐兩地衹能空自相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遊園中的一幕,通過垂柳、遊俠、流鶯等元素,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遊俠的英姿。詩中遊俠的英勇與佳人的含情脈脈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無法相知的遺憾。夕陽下的啼鳥和兩地的相思,增添了詩的哀愁色彩,使讀者感受到時光易逝和愛情難得的深刻情感。

于謙

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 438篇诗文

于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