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三首

憶昔文皇三出邊,六龍飛雨淨烽煙。 天門直向陰山闢,北斗翻從南極懸。 鐵馬春飢填瀚海,金人秋祭失祁連。 只今何處無廉李,野哭荒村幾歲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文皇:指明成祖朱棣,他在位期間曾三次親征邊疆。
  • 六龍:古代傳說中天子的座駕,這裏指皇帝的軍隊。
  • 天門:神話中的天宮之門,這裏比喻國家的邊疆。
  • 陰山: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古代常作爲邊疆的象徵。
  • 北斗:北斗星,這裏比喻國家的方向或政權。
  • 南極:指南方的極遠之地,這裏可能指邊疆的遙遠。
  • 鐵馬:戰馬。
  • 瀚海:古代對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準噶爾盆地一帶廣大地區的泛稱。
  • 金人:指邊疆的少數民族。
  • 祁連:祁連山,位於今甘肅省西部和青海省東北部。
  • 廉李:指廉潔的官員。

翻譯

回憶往昔,明成祖三次親征邊疆,皇帝的軍隊如飛雨般降臨,洗淨了戰爭的煙塵。國家的邊疆彷彿被天門直接開闢,北斗星似乎從南方的極遠之地懸掛。春天,戰馬因饑荒而填滿了瀚海,秋天,金人在祁連山失去了祭祀之地。如今,哪裏沒有廉潔的官員呢?荒涼的村莊裏,野外的哭泣聲已經持續了多少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回憶明成祖朱棣三次親征邊疆的壯舉,展現了當時國家的強盛和邊疆的安寧。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六龍飛雨」、「天門直向陰山闢」、「北斗翻從南極懸」,描繪了皇帝軍隊的威武和國家的遼闊。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表達了對邊疆安定和廉潔官員的渴望,以及對荒涼村莊中人民苦難的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歷史的輝煌,也反映了現實的哀愁。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