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陵:指明成祖硃棣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
- 松柏氣成龍:形容松柏茂盛,氣勢如龍。
- 極望:遠望。
- 蒼然:蒼茫的樣子。
- 漢封:漢代的封地,這裡指明朝的疆域。
- 槃木:古代傳說中的神木。
- 符拔:古代的一種符咒,用於敺邪或作爲信物。
- 扶桑:古代對日本的稱呼。
- 艨艟:古代戰船。
- 旌旗:旗幟。
- 千烽偃:烽火台的烽火熄滅,表示和平。
- 玉帛:古代用於祭祀或作爲禮物的玉器和絲綢。
- 萬國從:萬國來朝,表示天下歸心。
- 七萃:指精銳的軍隊。
- 貔貅: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比喻勇猛的軍隊。
- 敵騎:敵人的騎兵。
- 居庸:居庸關,位於北京西北部,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關隘。
繙譯
明成祖的陵墓長陵,松柏茂盛如龍,遠望一片蒼茫,覆蓋著明朝的疆域。 神木西來帶著符咒,日本的東邊可見戰船。 旗幟在夜晚高高掛起,千座烽火台的烽火熄滅,象征和平。 春天,萬國帶著玉帛來朝,表示天下歸心。 精銳的軍隊如今不缺,坐鎮居庸關,敵人的騎兵無法突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的強盛景象,通過對長陵松柏、神木符拔、扶桑艨艟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明朝的疆域遼濶和軍事強盛。詩中“旌旗夜攝千烽偃,玉帛春看萬國從”一句,既表現了明朝的和平繁榮,也躰現了其文化影響力。結尾的“七萃貔貅今不乏,坐教敵騎出居庸”則強調了明朝軍隊的強大和防禦的堅固,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自豪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