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部檄:官方的文書。
- 修史:編寫歷史。
- 趣上:催促上報。
-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爲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這裏指年輕時。
- 承明:漢代宮殿名,後泛指宮殿。
- 東山:山名,這裏可能指隱居之地。
- 築室:建造房屋。
- 芳草路:長滿芳草的路,指美好的地方。
- 趨朝:上朝。
- 禁鐘聲:宮中的鐘聲,指上朝時的鐘聲。
- 愁邊:憂愁之際。
- 三都賦:指漢代張衡的《三都賦》,這裏可能指自己的著作尚未完成。
- 長安:古都名,這裏指朝廷。
- 飛詔:迅速傳遞的詔書。
- 蘭臺:古代官署名,掌管圖書祕籍,這裏指史館。
- 史臣:編寫歷史的官員。
翻譯
當年年輕時曾在宮中侍奉,一覺醒來,歲月已更迭。 在芳草叢生的地方建屋,還記得上朝時的鐘聲。 憂愁之際,家中四壁依舊,病中未能完成《三都賦》。 聽說朝廷迅速下達詔書,史館中已記錄了我的名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宮廷生活的懷念,以及對時光流逝和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通過「束髮侍承明」、「趨朝猶記禁鐘聲」等句,回憶了年輕時的榮耀與忙碌。而「一臥東山歲月更」、「愁邊四壁家如舊」則透露出歲月無情,家國依舊,而個人卻已老去的哀愁。最後兩句「傳道長安飛詔下,蘭臺已注史臣名」則展現了作者對未來的一線希望,期待能在史館中留下自己的名字,體現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尊重與追求。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上座師殷棠川相公生辰四十韻 》 —— [ 明 ] 于慎行
- 《 東園延吳翁晉病不能陪 》 —— [ 明 ] 于慎行
- 《 上太保夢山楊公八袠生辰五十韻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張靜峰年兄赴河南别駕二首 其一 》 —— [ 明 ] 于慎行
- 《 送李棠軒年兄上南少司空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望?山 》 —— [ 明 ] 于慎行
- 《 續曲歌 其四 》 —— [ 明 ] 于慎行
- 《 夏日崔明經正思五弟同遊韋園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