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司理君善:指龍司理,君善可能是其字或號。
- 量移:古代官員因罪被貶至邊遠地區後,遇赦可以移至近處,稱爲量移。
- 徽:地名,可能是指徽州。
- 董狐筆:指董狐的筆法,董狐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史官,以直筆著稱。
- 樂羊書:樂羊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其書信可能指軍事或政治上的文書。
- 惠澤:恩惠,恩澤。
- 溪同遠:溪水流得遠,比喻恩澤廣泛。
- 清心玉:比喻心地純潔如玉。
- 旌旄:古代用犛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這裏指官員的儀仗。
- 竹馬:兒童遊戲時當馬騎的竹竿。
- 軒渠:歡笑的樣子。
翻譯
七尺高的豐碑依然屹立,千人的涕淚已經流盡。 我勉強聽聞了董狐直筆的史事,相信它能勝過樂羊的書信。 你的恩澤如同溪水般流遠,你的心地純潔如玉。 如果有一天你的儀仗再次經過,連孩子們也會騎着竹馬歡笑迎接。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龍司理君善的敬仰和對其量移之喜的祝賀。詩中通過「七尺豐碑」和「千人涕淚」的對比,突出了龍司理的威望和人民的哀思。後兩句以董狐筆和樂羊書作比,讚揚了龍司理的正直和能力。末句以兒童的歡笑預示了龍司理歸來時人民的喜悅,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自縹緲樓絕頂而下東穿潛虯洞 》 —— [ 明 ] 王世貞
- 《 夏日偶成不復倫次共得廿首復作長山道中故事耳 》 —— [ 明 ] 王世貞
- 《 伯承少卿自報國寺分手二十五年矣雖訊問不廢而笑談永隔今歲初夏復有一詩見遺聊爾奉答 》 —— [ 明 ] 王世貞
- 《 月夜陸秀才之裘吳山人擴見訪分韻得看字 》 —— [ 明 ] 王世貞
- 《 題尊生齋贈張仲慧 》 —— [ 明 ] 王世貞
- 《 雜詩六首 》 —— [ 明 ] 王世貞
- 《 解任後得明卿罷官報寄贈二章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