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搔首:撓頭,形容思索或不耐煩的樣子。
- 渺茫:模糊不清,難以捉摸。
- 胡牀:古代的一種坐具。
- 鼓吹:古代的一種軍樂,用以激勵士氣。
- 哀壑:深邃的山谷,常用來形容荒涼或險峻之地。
- 旌旗:旗幟的總稱,常用來指代軍隊或官方的標誌。
- 颭:風吹動。
- 大荒:廣闊無垠的荒野。
- 息甲:卸下盔甲,指停止戰鬥或休息。
- 都尉府:古代官職名,都尉的官邸。
- 飛芻:快速傳遞的軍糧。
- 度支章:古代負責財政的官員所用的印章。
- 投杯:放下酒杯,表示決斷或決心。
- 長纓:長繩,古代用來繫馬或作爲裝飾。
- 請未央:請求未盡,意指請求繼續戰鬥或執行任務。
翻譯
撓頭狂吟,打破迷茫的思緒,坐在雲色之中,依靠着胡牀。風迴旋,鼓吹聲填滿了哀傷的山谷,日光照耀,旌旗在廣闊的荒野上飄揚。卸下盔甲,在都尉府中悠閒地度過白晝,快速傳遞的軍糧已經填滿了度支的文書。不要輕視北望時放下酒杯的決心,使者帶着長繩請求繼續未盡的任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世貞與高司農趙憲使共遊崆峒山的情景,通過「搔首狂吟」、「坐當雲色」等詞句,展現了詩人在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心境。詩中「風回鼓吹」、「日擁旌旗」等描繪了壯觀的自然景象與軍旅生活的交織,體現了詩人對邊疆戰事的關注。結尾的「毋輕北望投杯意,使者長纓請未央」則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深切憂慮和堅定的報國之志。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深沉,展現了明代士人的忠誠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