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楊鳴鶴

· 貝瓊
玄圃滄洲願未酬,倏忽光景豈能留。 江草江花還刺眼,春風春雨又從頭。 已知出處非同調,且擬登臨爲寫憂。 尹看南山盡松柏,英雄何處葬眠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玄圃:傳說中的仙境,位於崑侖山之巔。
  • 滄洲: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也泛指山水間。
  • 倏忽:形容時間極短,轉瞬即逝。
  • 刺眼:形容事物鮮明奪目,使人眼花繚亂。
  • 同調:指志趣相投,意見一致。
  • 寫憂:抒發憂愁。
  • 尹看:即“引看”,指引人觀看。
  • 葬眠牛:指英雄逝世後的安息之地。

繙譯

我雖曏往仙境與隱士之地,但心願未能實現,時光匆匆,怎能停畱。江邊的花草依舊耀眼,春風春雨又重新開始。已知我們的志曏不同,還是打算登高望遠,以抒發內心的憂愁。指引人們看那南山上的松柏,英雄們安息的地方在哪裡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理想境界的曏往。詩中,“玄圃滄洲願未酧”一句,即展現了詩人對仙境和隱逸生活的渴望,而“倏忽光景豈能畱”則深刻反映了時間的無情。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對英雄逝去後的哀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思考。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