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薴溪漁友宅

· 貝瓊
徵君白薴溪頭住,細雨斜風一短蓑。 山木兩邊啼杜宇,浪花千頃落鴐鵝。 故人且復辭光武,使者何須認志和。 我亦買田來結屋,沙棠船小日相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徵君:指隱士。
  • 白薴溪:地名,可能指溪水清澈,環境幽靜。
  • 短蓑:短小的蓑衣,用來防雨。
  • 杜宇:即杜鵑鳥。
  • 鴐鵝:一種水鳥,這裏形容水鳥飛翔的景象。
  • 光武:指東漢光武帝劉秀,這裏借指朝廷。
  • 志和:指東漢時期的隱士嚴光,字子陵,這裏借指隱士。
  • 沙棠船:一種小船。

翻譯

隱士住在白薴溪的源頭,穿着短蓑衣在細雨斜風中。 兩岸的山林中杜鵑鳥啼鳴,千頃浪花間鴐鵝飛翔。 故人再次拒絕了朝廷的徵召,使者不必再來尋找隱士。 我也買了田地準備建屋,用沙棠船小日子裏相互拜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逸生活的圖景,通過「白薴溪」、「短蓑」、「杜宇」、「鴐鵝」等意象,展現了隱士遠離塵囂、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生活。詩中「故人且復辭光武,使者何須認志和」表達了隱士對權力的淡漠和對隱逸生活的堅持。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準備。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嚮往。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