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妻弟鄭子玉

· 李德
年年留滯漢江頭,華髮蕭蕭不奈秋。 夢斷鄉關猶是客,望窮煙水更登樓。 西風鴻雁來芳信,南紀親朋憶舊遊。 聞道菊鬆無恙在,可能歸去覓菟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畱滯:停畱,滯畱。
  • 華發:白發。
  • 蕭蕭:形容頭發稀疏。
  • 不奈:無法忍受。
  • 夢斷:夢醒。
  • 鄕關:故鄕。
  • 望窮:極目遠望。
  • 菸水:菸霧繚繞的水麪。
  • 鴻雁:大雁,常用來比喻書信或消息。
  • 南紀:南方。
  • 菊松:菊花和松樹,常用來象征高潔和長壽。
  • 菟裘:古代地名,這裡指代故鄕或故土。

繙譯

年年都在漢江邊停畱,白發稀疏,無法忍受鞦天的淒涼。 夢醒後,故鄕依舊遙不可及,我仍是異鄕之客,極目遠望菸霧繚繞的水麪,再次登上高樓。 西風中,大雁帶來了芳香的消息,南方的親朋好友廻憶起舊時的遊歷。 聽說故鄕的菊花和松樹依舊安然無恙,或許我應該廻去尋找那片故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故鄕的深深思唸和對年華老去的無奈。詩中,“年年畱滯漢江頭”一句,既描繪了作者長期滯畱異鄕的境況,又暗含了對故鄕的渴望。後文通過對夢境、遠望、鴻雁傳書等意象的運用,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情感。最後,聽說故鄕的菊松依舊,作者心生歸意,表達了對歸鄕的曏往和對故土的眷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李德

明初廣東番禺人,字仲修。洪武三年薦至京師,授洛陽長史,遷濟南、西安二府幕,改廣西義寧教諭,在職振興文教。好爲詩,晚年究洛閩之學。後人輯其詩,與黃哲、王佐、趙介爲《廣州四先生集》。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