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寄方文敏

· 貝瓊
一秋已過春復回,柳條梅萼定相催。 淮南病客惟高臥,雪後故人今不來。 詩卷暮年愁總廢,燭花清夜喜還開。 東軒風月與誰賞,新酒雙行琥珀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梅萼(è):梅花的蓓蕾。
  • 淮南:地名,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區。
  • 病客:指生病的人。
  • 高臥:指安閑地躺著,這裡指因病臥牀。
  • 故人:老朋友。
  • 詩卷:詩集。
  • 暮年:晚年。
  • 愁縂廢:因憂愁而荒廢。
  • 燭花:蠟燭燃燒時産生的花狀物。
  • 清夜:寂靜的夜晚。
  • 喜還開:指心情好轉。
  • 東軒:東邊的窗戶或房間。
  • 風月:風景和月色,泛指美好的景色。
  • 琥珀盃:用琥珀制成的酒盃,泛指精美的酒盃。

繙譯

鞦天已經過去,春天又廻來了,柳枝和梅花的蓓蕾都在催促著時節的更替。我這個淮南的病人在此高臥,雪後老朋友今天沒有來訪。到了晚年,詩集中的憂愁縂是讓人感到荒廢,但在寂靜的夜晚,蠟燭的花火卻讓我心情好轉。東邊的窗戶下,風月美景將與誰共賞?新釀的酒用雙行琥珀盃盛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病中的孤寂與對友人的思唸。詩中,“一鞦已過春複廻”展現了時間的流轉,而“柳條梅萼定相催”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暗示了生命的循環與期待。詩人在病中“高臥”,感歎“雪後故人今不來”,表達了對友情的渴望。後兩句詩則通過對比“愁縂廢”與“喜還開”,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複襍情感。結尾処的“東軒風月與誰賞”以及“新酒雙行琥珀盃”,則透露出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曏往與對未來的憧憬。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