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方文敏秋興五首

· 貝瓊
地拱皇陵松柏深,君王法駕幾時臨。 漢宮甘露曾聞昔,周室豐年豈自今。 太史已刪金匱錄,詞臣應制鳳台吟。 憶陪仙仗千官入,春日新鶯在柳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環繞。
  • 皇陵:皇帝的陵墓。
  • 法駕:皇帝的車駕。
  • 甘露:甜美的露水,古代認爲是吉祥的徵兆。
  • 太史:古代官名,負責記載史事和編寫史書。
  • 金匱:金屬製的藏書匣,指珍貴的文獻或史書。
  • 詞臣:指文學侍從之臣,即專門負責文學創作的官員。
  • 鳳台:傳說中鳳凰棲息的地方,比喻文學創作的高雅之地。
  • 仙仗:皇帝的儀仗。
  • 千官:衆多的官員。

翻譯

這片土地環繞着皇陵,松柏深深,君王的車駕何時會來此臨幸?曾經聽聞漢宮中有甘露降臨,周室的豐年難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太史已經刪改了金匱中的史錄,詞臣們應制在鳳台吟詠。回憶起陪伴皇帝儀仗,衆多官員進入的場景,春日裏新鶯在柳蔭中鳴叫。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皇陵、甘露、金匱錄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皇家的莊嚴與歷史的厚重。詩中「君王法駕幾時臨」一句,既表達了對君王臨幸的期盼,也暗含了對時局的關切。後兩句回憶往昔的盛況,以春日新鶯的鳴叫作結,寄託了對美好時光的懷念與嚮往。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皇家氣象的讚美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