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陳敬夫

· 貝瓊
天低海上山如黛,雪盡淮南柳未黃。 浩蕩春光還自好,飛騰暮景爲誰忙。 膏車秣馬歸應急,把酒論詩樂未央。 明發匆匆又南北,有書時託塞鴻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dài):青黑色的顔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
  • 膏車:給車軸上油,準備出發。
  • 秣馬:喂馬,準備出發。
  • 未央:未盡,未已。
  • 塞鴻:塞外的鴻雁,常用來比喻書信。

繙譯

海上的山峰在天邊顯得青黑如黛,淮南的柳樹在雪後還未泛黃。 浩蕩的春光依然美好,但飛逝的暮色又是爲了誰而忙碌呢? 給車軸上油,喂飽馬匹,急著歸去,把酒論詩,樂趣無窮。 明早匆匆又要各奔南北,有書信時請托塞外的鴻雁傳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離別時的深情與對自然景色的感慨。詩中,“天低海上山如黛,雪盡淮南柳未黃”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海上山巒的青黑與淮南柳樹的嫩綠,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離別的哀愁。後兩句“浩蕩春光還自好,飛騰暮景爲誰忙”則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對友人的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離別的感慨。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