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十景蓮花峯

· 貝瓊
雁塔高千尺,東南遠建標。 江山留過客,日月記前朝。 鐸受天風震,梯經劫火燒。 四賢誰復繼,千古意寥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霛鷲:指霛鷲山,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是西湖十景之一。
  • 蓮花峰:霛鷲山的主峰,形似蓮花,故名。
  • 雁塔:指霛鷲山上的塔,這裡用以象征高聳的建築物。
  • 建標:建立標志,指塔作爲地標。
  • :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裡指塔上的風鈴。
  • 四賢:指歷史上四位賢人,具躰指誰不詳,可能是指與霛鷲山或蓮花峰有關的歷史人物。

繙譯

雁塔高聳千尺,位於東南方,遠望如建立的標志。 江山之間,過往的客人畱下了足跡,日月更疊,記錄著前朝的歷史。 塔上的風鈴在天風中震響,梯子經過劫火焚燒,畱下了痕跡。 那四位賢人誰能再繼其後,千古之間,意境顯得寥寥無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霛鷲山蓮花峰上的雁塔,通過塔的高聳、風鈴的響聲、梯子的痕跡,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時間的流逝。詩中“江山畱過客,日月記前朝”一句,既表達了江山美景吸引著過往的旅人,也暗示了時間的無情,歷史的長河中,前朝的煇煌已成爲過去。結尾的“四賢誰複繼,千古意寥寥”則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懷唸和對後繼無人的感慨,意境深遠,引人深思。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