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兵興京師乏食民部尚書曹公德基出使三吳因紀其事

· 貝瓊
東南寔天府,歲漕三百萬。 龍城積紅腐,虎士班白粲。 焉知十五年,不解戎馬亂。 採穭以爲食,屯集成背叛。 至今兩河地,殭屍作京觀。 諸侯土貢絕,君憂切宵旱。 尚書出宣旨,跋涉非所憚。 國無九年蓄,志士常切嘆。 空山獨病臥,無書託飛翰。 中宵望使星,迢迢阻河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shí):是,此。
  • 歲漕:每年通過水路運輸的糧食。
  • 龍城:指京城。
  • 紅腐:指儲存時間過長而變質的糧食。
  • 虎士:勇猛的士兵。
  • 班白粲:指糧食充足,可以隨意分配。
  • 戎馬亂:指戰爭。
  • 採穭(lǚ):採集野生的穀物。
  • 屯集:聚集。
  • 背叛:指叛亂。
  • 殭屍:指戰死的士兵。
  • 京觀(guàn):指堆積如山的屍體。
  • 土貢:地方向中央進貢的物品。
  • 宵旱:比喻憂慮深重。
  • 跋涉:長途跋涉。
  • 九年蓄:指國家儲備的糧食。
  • 飛翰:快速傳遞的書信。
  • 使星:指使者。
  • 河漢:銀河,比喻難以逾越的距離。

翻譯

東南地區是國家的糧倉,每年通過水路運輸三百萬石糧食。京城儲存的糧食多到變質,勇猛的士兵們糧食充足。誰知道十五年後,戰爭爆發,人們只能採集野生的穀物爲食,聚集起來叛亂。至今兩河流域地區,戰死的士兵屍體堆積如山。地方向中央的貢品斷絕,君主憂慮深重如同夜間的旱情。尚書奉命出使,長途跋涉不畏艱難。國家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有志之士常常嘆息。我獨自病臥在空山之中,無法通過書信傳遞消息。深夜望着使者的星光,遙遠地阻隔在銀河之外。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東南地區的糧食運輸情況,以及戰爭對社會的影響。詩中通過對比戰前戰後的景象,表達了對國家糧食儲備不足和戰爭帶來的災難的深切憂慮。同時,詩人通過自己的病臥和無法傳遞消息的困境,抒發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愛國情懷和憂國憂民的思想。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

貝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