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馬本道赴潁上

· 貝瓊
悲歌把酒氣仍驕,幕府藏名怕折腰。 萬古山川豪俠窟,一時文武聖明朝。 牛羊滿野秋俱放,貔虎連營夜不囂。 馬援已衰猶矍鑠,少陵多病且逍遙。 當筵落筆烏絲溼,掛劍看書絳燭銷。 我愧白頭居太學,雲林唯待伴漁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
  • 藏名:隱姓埋名。
  • 折腰:彎腰行禮,比喻屈身事人。
  • 貔虎:比喻勇猛的將士。
  • 矍鑠: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樣子。
  • 烏絲:指有墨線格子的箋紙。
  • 絳燭:紅色的蠟燭。

翻譯

悲歌中舉杯,氣勢依舊驕橫,隱姓埋名於將軍府中,不願屈身事人。 這萬古的山川是豪俠的聚集地,而今的文武官員都沐浴在聖明的朝代。 秋日裏,牛羊遍佈原野,自由放牧,勇猛的將士們連營而守,夜晚卻異常寧靜。 馬援雖已老去,但精神矍鑠,杜甫雖多病,卻活得逍遙自在。 在宴席上,筆落紙面,墨跡未乾,掛劍讀書,紅燭已燃盡。 我自愧白髮蒼蒼,仍居於太學之中,只盼望能隱居雲林,與漁樵爲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宴席上的感慨與自省。詩中,「悲歌把酒」與「氣仍驕」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豪情與不屈。通過「幕府藏名」與「怕折腰」的對比,詩人展現了對權貴的蔑視與對自由的嚮往。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象與歷史人物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逍遙自在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現實境遇的無奈與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複雜而真實的情感。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