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邵篔谷暮春三首

· 貝瓊
處士渾同鄭子真,水南結屋與山鄰。 已從竹筍生旁舍,不遣桃花誤世人。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邵筼穀: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好。
  • 処士:古代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 渾同:完全相同。
  • 鄭子真:東漢時期的隱士,以清高著稱。
  • 結屋:建造房屋。
  • 旁捨:旁邊的房屋,這裡指竹筍生長的地方。
  • 不遣:不讓,不使。
  • :誤導,迷惑。

繙譯

這位隱士與古代的鄭子真完全相同,他在水邊南側建造了房屋,與山爲鄰。竹筍在旁邊的房屋旁自然生長,而他卻不讓桃花的美麗迷惑了世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位隱士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其超脫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態度。詩中“渾同鄭子真”一句,既表達了對古代隱士鄭子真的敬仰,也暗示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後兩句通過竹筍和桃花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隱士不隨波逐流、保持本真的品質。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追求。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