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避地千金圩屢遊殳史兩山酒酣興發賦詩一首惜山中無賞昔者空乘亦同於瓦器耳姑錄以自娛雲

· 貝瓊
神人夜割蓬萊股,蒼然尚作青獅舞。 殳基得道此飛騰,煙火千家自成塢。 前年盜起官軍下,存者如星才四五。 我來欲置讀書牀,出入未愁穿猛虎。 山寒月黑無人聲,夾道長鬆作風雨。 佩環何日歸公主,泉下銅棺閟千古。 石僕麒麟罷官守,林宿鴟鴞聞鬼語。 苦耽勝概惜殘年,共說當時悲老父。 錦繡池臺已零落,田翁八十鋤新土。 傷哉土俗尊巫覡,伏臘荒祠沸簫鼓。 祠旁鑿井深不枯,雲氣隨龍有時吐。 試上崔嵬望沃洲,直將培鞬齊天姥。 春前野桃渾欲放,雪盡黃精亦堪煮。 興來起挾李長庚,重載琵琶雙玉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避地:避難的地方。
  • 千金圩: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殳史兩山:兩座山的名稱。
  • 酒酣:飲酒到興頭。
  • 賞昔者:欣賞過去的人或事。
  • 瓦器:比喻平凡無奇的事物。
  • 自娛:自我娛樂。
  • 蓬萊股:神話中蓬萊仙島的一部分,比喻山峯。
  • 青獅舞:形容山峯蒼翠如獅舞。
  • 殳基:人名,可能是當地的歷史人物。
  • 飛騰:比喻山勢高聳。
  • 煙火千家:形容村落繁華。
  • 自成塢:自然形成的小村落。
  • 盜起:盜賊興起。
  • 穿猛虎:比喻行走於危險之地。
  • :關閉,隱藏。
  • 石僕麒麟:石雕的麒麟,指古蹟。
  • 罷官守:不再守護。
  • 鴟鴞:貓頭鷹,常用來象徵不祥。
  • 勝概:美景。
  • 尊巫覡:尊崇巫師。
  • 伏臘:古代祭祀的日子。
  • 雲氣隨龍:雲霧繚繞,如龍般神祕。
  • 培鞬:小土丘。
  • 天姥:山名,在浙江。
  • 李長庚:人名,可能是詩人朋友。
  • 琵琶雙玉女:彈琵琶的兩位美女。

翻譯

我躲避戰亂來到千金圩,多次遊覽殳史兩山,酒意正濃時,興致勃發,便賦詩一首。可惜山中無人欣賞,過去的輝煌如同平凡的瓦器,只能自己記錄下來自娛自樂。

神仙夜晚割下蓬萊仙島的一部分,蒼翠的山峯如同青獅在舞動。殳基得道後在此飛昇,煙火千家自然形成了一個小村落。前年盜賊興起,官軍來剿,倖存者寥寥無幾。我來到這裏想要安置讀書的牀榻,出入時並不害怕遇到猛虎。山中寒冷,月色昏暗,無人聲,只有夾道長鬆在風雨中搖曳。

佩環何時能歸還給公主,泉下的銅棺隱藏了千古的祕密。石雕的麒麟不再守護,林中宿着的貓頭鷹似乎在聽鬼語。苦苦留戀這美景,可惜已是殘年,共同回憶過去,讓人感到悲傷。錦繡的池臺已經凋零,田翁八十歲還在鋤新土。

悲哀的是,這裏的土俗尊崇巫師,祭祀的日子裏,荒涼的祠堂裏簫鼓喧天。祠旁鑿的井深不見底,雲氣隨龍有時吐出。試着登上高處遠望沃洲,小土丘也能與天姥山齊名。春天的野桃花即將綻放,雪化後黃精也可以煮食。

興致來時,帶上李長庚,重新載上彈琵琶的兩位美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避難之地千金圩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歷史遺蹟的回憶,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荒涼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青獅舞」、「雲氣隨龍」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對歷史變遷的深沉思考。整首詩情感豐富,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視角。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