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冬至日過來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

· 貝瓊
擾擾知何事,人間即夢間。 試從千佛轉,能見幾人閒。 水落元通月,雲行不礙山。 長歌和樵者,日暮抱薪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擾擾:紛亂繁雜的樣子。
  • 知何事:知道是什麼事情。
  • 千佛轉:比喻時間的流轉,佛教中常用「千佛」來象徵時間的漫長。
  • (xián):同「閒」,空閒,悠閒。
  • 元通月:元,開始;通,連通。這裏指月亮初升,光線開始照亮水面。
  • 不礙山:不妨礙山的存在,指雲霧雖濃,但山峯依然可見。
  • 長歌:長聲歌唱。
  • 和樵者:與砍柴的人一起。
  • 抱薪還:抱着柴火回家。

翻譯

紛亂繁雜的世事,究竟有何意義?人生不過是一場夢。嘗試隨着千佛的時間流轉,能看到幾個人真正悠閒自在?水落時,月光開始照亮水面;雲霧雖濃,卻不遮擋山峯的輪廓。長聲歌唱,與砍柴的人相伴,日暮時分,抱着柴火回家。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詩中,「擾擾知何事」一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紛繁世事的疑惑和不滿。「人間即夢間」則進一步以夢境比喻人生,暗示人生的虛幻和無常。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簡單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