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午: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漫興:隨意而作的詩。
- 汲泉:從泉水中取水。
- 老圃:老園丁,這裏指園中的老人。
- 隔嶺:隔着山嶺。
- 虎豹:這裏指猛獸。
- 應須:應該。
- 雞豚:雞和豬,泛指家禽家畜。
- 自馴:自然馴服。
- 幽棲:隱居。
- 猶未穩:還沒有安定下來。
- 武陵春:指武陵的春天,武陵是古代地名,今湖南常德一帶,這裏借指隱居的理想之地。
翻譯
在戊午年的早秋,我隨意創作了兩首詩。 長久以來,我作爲東山的客人,山中空曠,四周鄰居稀少。 我從泉水中取水,園中的老人在旁邊,隔着山嶺可以看到行人。 猛獸應該已經遠離,家禽家畜也自然馴服。 我隱居在這裏,但仍未感到安定,於是再次尋訪武陵的春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隱居山中的生活情景,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安定生活的渴望。詩中「汲泉從老圃,隔嶺見行人」一句,既展現了山中的寧靜,又透露出詩人對人間煙火的淡淡思念。最後一句「更訪武陵春」,則寄託了詩人對理想隱居地的追尋和期待。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
貝瓊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丙子初秋六十五生日,飯于大觀樓水亭南榭,歸於二鼓,自勖一首 》 —— [ 清 ] 袁嘉穀
- 《 瀛臺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 —— [ 清 ] 陳寶琛
- 《 送李鹹章賢良奉使還京 》 —— [ 明 ] 韓雍
- 《 初秋過五峯山 》 —— [ 清 ] 戴亨
- 《 早秋夜作 》 —— [ 唐 ] 韋莊
- 《 新秋往來湖山間四首 》 —— [ 宋 ] 陸游
- 《 初秋閒記園池草木五首 其二 》 —— [ 宋 ] 范成大
- 《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 —— [ 元 ] 趙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