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管鄭州玄澤

· 貝瓊
相逢俱一笑,官不補遺餘。 鸞鳳隨新曲,龍蛇見草書。 日邊來使者,濠上只空廬。 更展胸中學,平明對玉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去作詩。
  • 管鄭州玄澤:人名,管鄭州可能是地名與人名的結合,玄澤是此人的字或號。
  • 遺餘:多餘,剩餘。
  • 鸞鳳: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 草書:漢字書法的一種,以筆畫連綿、結構簡省爲特點。
  • 日邊:指京城或皇帝身邊。
  • 濠上:指城牆外的護城河邊。
  • 空廬:空蕩蕩的房屋,指無人居住。
  • 胸中學:指內心的學識和才華。
  •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 玉除:玉石鋪成的臺階,這裏指宮廷或高雅的場所。

翻譯

我們相逢時都露出了笑容,談論着官職的不足與多餘。 美好的事物隨着新的曲調起舞,龍蛇般的筆畫在草書中顯現。 有來自京城的使者,而我在這護城河邊的空屋中。 我要更深入地展現我內心的學識,等到天亮時,面對那玉石般的臺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與友人的相逢及對官職的看法,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與對才華的自信。詩中「鸞鳳隨新曲,龍蛇見草書」以象徵手法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書法藝術的熱愛。結尾「更展胸中學,平明對玉除」則透露出詩人希望憑藉自己的才華在朝堂上有所作爲的抱負。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