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赴監察許君之宴同張監察

霜府池亭夏亦寒,捲簾河嶽火雲殘。 筵開冰動琅玕簟,酒伴瓜行白玉盤。 驀石尋花時徑往,躍魚投餌晚留歡。 孰教逃暑陪驄馬,自分清朝老釣竿。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霜府:指監察官的官署。
  • 河嶽:指天上的雲彩,比喻火雲。
  • 火雲:夏日熾熱的雲彩。
  • 琅玕簟:用琅玕竹製成的涼蓆。琅玕(láng gān),一種竹子。
  • 驀石:突然跳過石頭。
  • :魚食。
  • 驄馬:青白色的馬,這裏指監察官。
  • 自分:自認爲。

翻譯

監察官的官署池亭在夏日裏也帶着寒意,捲起簾子,天上的火雲已殘餘不多。宴席上,冰塊移動在琅玕竹蓆上,酒友們傳遞着白玉盤中的瓜果。偶爾跳過石頭去尋找花朵,沿着小徑前往;傍晚時分,魚兒躍出水面,投入餌料,留下歡樂。是誰讓我在炎炎夏日陪伴着監察官,自認爲在清明的朝代裏,我應該拿起老釣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監察官官署中的一場清涼宴會。通過「霜府池亭夏亦寒」和「捲簾河嶽火雲殘」等句,詩人巧妙地傳達了夏日的涼爽與寧靜。詩中「筵開冰動琅玕簟,酒伴瓜行白玉盤」生動地描繪了宴會的細節,展現了清涼與雅緻。結尾的「孰教逃暑陪驄馬,自分清朝老釣竿」則表達了詩人對於清閒生活的嚮往,同時也體現了對監察官的尊重與陪伴。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夏日的清涼,又透露出詩人對閒適生活的渴望。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