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一
早年願求道,言不聽無稽。
潛心事編簡,結茅在陰崖。
有酒乃獨酌,拍拍春滿懷。
慚無顏氏嘆,仰之高復彌。
但恐中道畫,工夫竟支離。
聊欲試絃歌,柰此塵纓羈。
浩然賦歸來,初心終靡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無稽:沒有根據,不可靠。
- 編簡:指書籍。
- 結茅:建造茅屋。
- 隂崖:隂暗的山崖。
- 拍拍:形容聲音響亮。
- 顔氏歎:指顔廻的歎息,顔廻是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稱。
- 仰之高複彌:仰望其高,更加覺得其高大。
- 中道畫:中途停止。
- 工夫竟支離:功夫最終分散,指未能堅持。
- 試弦歌:嘗試彈琴唱歌,指嘗試過世俗的生活。
- 塵纓羈:塵世的束縛。
- 浩然:形容氣概豪邁。
- 初心:最初的心願。
- 靡虧:沒有缺失。
繙譯
早年我渴望追求道義,但聽到的都是沒有根據的話。我專心研究書籍,在隂暗的山崖上建造茅屋。有酒就獨自暢飲,春意盎然,心中充滿喜悅。我慙愧沒有顔廻那樣的歎息,仰望其高,更加覺得其高大。但我擔心中途會停止,功夫最終分散。我曾想嘗試彈琴唱歌,無奈被塵世的束縛所羈絆。我豪邁地賦詩歸來,最初的心願始終沒有缺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道義追求的執著和對世俗生活的超脫。詩中,“早年願求道”展現了詩人對理想的渴望,“潛心事編簡”和“結茅在隂崖”則描繪了詩人清靜自守的生活狀態。詩人在享受自然和酒的同時,也表達了對顔廻等先賢的敬仰和對自身脩行的擔憂。最後,詩人以“浩然賦歸來,初心終靡虧”作結,彰顯了其堅守初心的決心和超脫塵世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