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杳杳(yǎo yǎo)**:形容距離遙遠、幽遠的樣子。
- **楊船:楊木所造之船。
- **浮漢:在天河上航行,這裏「漢」本指銀河,詩中借指河流。
- **鳴鵙(jú)月:鵙又稱伯勞,鳴鵙月指伯勞鳥鳴叫的時節,一般指夏末秋初。
- **陳詩:賦詩。
- **秣馬:餵馬,這裏有做好出行準備之意 。
翻譯
向着那幽遠的前方城池進發,我們乘坐楊木小船在寬闊的河上前行。耳邊聽聞江水好像在天上流轉奔騰,雨中的江景在水汽間越發鮮明奪目。如今已經臨近伯勞鳥啼叫的夏末秋初時節,常常能看到仿若蛟龍騰起的霧氣不斷生成。我賦詩感嘆着即將餵馬啓程,這江上的風浪似乎也飽含着離別的情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上行舟的獨特畫面 。開篇「杳杳向前城,楊船浮漢行」直接點明行程,營造出一種悠遠的氛圍,帶領讀者隨着小船開始這一趟旅程。頷聯中 「水聞天上轉,色出雨中明」生動地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刻畫了江上景色,「水聞天上轉」讓讀者彷彿聽到江水洶涌澎湃如在天上翻滾的聲響,「色出雨中明」則將雨中江面獨特的朦朧與明亮交相輝映的景象展現出來,給人以強烈的感官衝擊。頸聯通過「鳴鵙月」和「龍霧生」點明時間與環境特點,爲旅途增添了幾分時令特徵和神祕色彩。尾聯「陳詩嘆秣馬,風浪獨含情」直抒胸臆,詩人賦詩感嘆行程,又賦予風浪以人類的情感,似乎風浪也在爲離別之類的情緒而脈脈含情,進一步深化了全詩的意境和情感內涵,讓整首詩既有對旅途景觀細膩的描寫,也有蘊含在其中的複雜情思,體現出一種悠遠且深沉的情懷。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
李夢陽的其他作品
- 《 積雨鄭左二子晚宴 》 —— [ 明 ] 李夢陽
- 《 李沔陽飲後田鄭二子復集於斯莊望見陂水驟落衆頗訝之 》 —— [ 明 ] 李夢陽
- 《 中秋喜客攜酒見訪二首 》 —— [ 明 ] 李夢陽
- 《 和方山子歌 其四 答歌 》 —— [ 明 ] 李夢陽
- 《 過馬陟次毛庶子韻 》 —— [ 明 ] 李夢陽
- 《 徐汊阻舟七日 》 —— [ 明 ] 李夢陽
- 《 述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時坐劾壽寧侯逮詔獄 其一 》 —— [ 明 ] 李夢陽
- 《 九日詣東莊遇水則舟之同黃子符李二生 》 —— [ 明 ] 李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