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宦途:指官場生涯。
- 稔歲:豐收的年份。
- 造化:自然界的創造和變化,常指天意或命運。
- 丹忠:赤誠忠心。
- 前脩:前賢,指歷史上的賢人。
- 晚節:晚年時的節操。
-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 令終:善終,指有好的結局。
翻譯
身處高位而才學不足,我對此感到慚愧,心中的憂慮如同春冰般脆弱。 在官場中,我怎敢奢望百姓的期待,豐收的年份全賴天意的恩賜。 五十年的歲月讓我驚覺白髮,一生的抱負始終是赤誠忠心。 我尤其關心前賢晚年的節操,必須在政治清明的時代爭取一個好的結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地位與才能不匹配的愧疚,以及對官場生涯和晚年節操的深刻思考。詩中,「春冰危懼此心同」形象地描繪了內心的脆弱與憂慮,「丹忠」一詞則凸顯了作者對忠誠的堅守。結尾處,作者強調在清明時代爭取好結局的重要性,體現了對個人品德和時代背景的雙重考量。
李賢(原德)
明河南鄧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進士。授驗封主事。少師楊士奇欲一見,賢竟不往。正統時爲文選郎中,從英宗北征,師覆脫還。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轉戶部,又轉吏部。英宗復位,入直文淵閣,預機務。旋進尚書。曹欽叔侄反時,幾被殺害。憲宗立,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以惜人才開賢路爲急務,名臣多所識拔。卒諡文達。曾奉敕編《大明一統志》,有《古穰集》、《天順日錄》。
► 326篇诗文
李賢(原德)的其他作品
- 《 和陶詩戊申六月中遇火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贈長沙公族祖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一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榮木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一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 —— [ 明 ] 李賢(原德)
- 《 題夢萱堂 》 —— [ 明 ] 李賢(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