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次韻

秦淮南盡石頭城,淮上帆檣半爲名。 秋浦蓼風歌旅況,春波萍月棹殘更。 數行白雁沙邊落,一抺青山岸上橫。 自是名川多澇集,滔滔終古見澄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秦淮:南京的一條著名河流,流經南京市區。
  • 次韻:依照原詩的韻腳作詩。
  • 石頭城:南京的古稱,也指南京城。
  • 帆檣:帆船的桅杆,這裡指船衹。
  • 鞦浦:鞦天的水邊。
  • 蓼風:蓼草在風中搖曳的樣子。
  • 旅況:旅途中的情景。
  • 春波:春天的水波。
  • 萍月:浮萍上的月光。
  • :劃船的槳。
  • 殘更:深夜,更深人靜之時。
  • 白雁:白色的雁,常用來象征鞦天的到來。
  • 一抺:一片,一抹。
  • 澇集:聚集,滙集。
  • 滔滔:水流不斷的樣子。
  • 終古:自古以來。
  • 澄清:清澈,明淨。

繙譯

秦淮河從南京城南流過,河上的船衹多是爲了名聲而來。鞦天的水邊,蓼草隨風搖曳,旅人在此歌唱旅途的情景;春天的水波上,浮萍映著月光,船衹在深夜劃行。沙灘邊,白色的雁群落下,岸上橫臥著一片青山。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名川,雖然水流滔滔,但終歸清澈見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秦淮河的鞦景與春色,通過“鞦浦蓼風”與“春波萍月”的對比,展現了不同季節的河畔風光。詩中“白雁沙邊落,一抺青山岸上橫”以生動的畫麪感,傳達了自然的甯靜與和諧。結尾“滔滔終古見澄清”則寓意著歷史的沉澱與清澈,表達了詩人對秦淮河悠久歷史與清澈水質的贊美。

李賢(原德)

明河南鄧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進士。授驗封主事。少師楊士奇欲一見,賢竟不往。正統時爲文選郎中,從英宗北征,師覆脫還。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轉戶部,又轉吏部。英宗復位,入直文淵閣,預機務。旋進尚書。曹欽叔侄反時,幾被殺害。憲宗立,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以惜人才開賢路爲急務,名臣多所識拔。卒諡文達。曾奉敕編《大明一統志》,有《古穰集》、《天順日錄》。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