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謝家仙觀寄雲岑,巖蘿拂地成陰。洞房不閉白雲深。當時丹竈,一粒化黃金。 石壁霞衣猶半掛,松風長似鳴琴。時聞唳鶴起前林。十洲高會,何處許相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謝家仙觀:謝家,指謝靈運家族,仙觀,道士修煉的地方。
  • 雲岑:高聳入雲的山峯。
  • 巖蘿:山岩上的藤蘿。
  • 洞房:深邃的內室,這裏指道觀中的靜室。
  • 丹竈:煉丹的爐竈。
  • 一粒化黃金:指煉丹成功,一粒丹藥化爲黃金。
  • 石壁霞衣:形容石壁上的顏色如同霞光。
  • 唳鶴:鶴鳴。
  • 十洲:道教中的仙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翻譯

謝家的仙觀坐落在雲霧繚繞的高峯之上,山岩上的藤蘿拂地,形成了一片陰涼。道觀深處的靜室,白雲繚繞,彷彿永遠不閉。在那裏,煉丹的爐竈曾經成功,一粒丹藥化爲了黃金。

石壁上的顏色如同霞光,彷彿還掛着一半的霞衣,松樹的風聲宛如悠揚的琴聲。不時聽到前林中鶴鳴,彷彿在召喚。在這仙境般的十洲高會上,何處才能許下相尋的願望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幽靜神祕的仙境,通過對謝家仙觀的細膩刻畫,展現了道士修煉之地的超凡脫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巖蘿拂地成陰」、「洞房不閉白雲深」等,營造出一種遠離塵囂、與世隔絕的氛圍。同時,通過「丹竈」、「一粒化黃金」等細節,暗示了道士修煉的成果和仙境的神奇。結尾的「十洲高會,何處許相尋」則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嚮往和對尋仙之路的迷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道教文化的韻味。

牛希濟

牛希,五代詞人,隴西(今甘肅)人。詞人牛嶠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喪亂,流寓於蜀,依嶠而居。後爲前蜀主王建所賞識,任起居郎。前蜀後主王衍時,累官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隨前蜀主降於後唐,明宗時拜雍州節度副使。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