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高

伯英死後生伯高,朝看手把山中毫。 先賢草律我草狂,風雲陣發愁鐘王。 須臾變態皆自我,象形類物無不可。 閬風遊雲千萬朵,驚龍蹴踏飛欲墮。 更睹鄧林花落朝,狂風亂攪何飄飄。 有時凝然筆空握,情在寥天獨飛鶴。 有時取勢氣更高,憶得春江千里濤。 張生奇絕難再遇,草罷臨風展輕素。 陰慘陽舒如有道,鬼狀魑容若可懼。 黃公酒壚興偏入,阮籍不嗔嵇亦顧。 長安酒榜醉後書,此日騁君千里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伯英:指張旭,唐代書法家,被譽爲“草聖”。
  • 伯高:指張伯高,即張旭。
  • 山中毫:指山中的野獸毛,這裡比喻書法用的毛筆。
  • 草律:草書的一種,指草書的槼律。
  • 草狂:指草書的狂放不羈。
  • 鍾王:指鍾繇和王羲之,兩位著名的書法家。
  • 閬風:神話中的山名,這裡比喻高遠。
  • 鄧林:神話中的樹林,這裡比喻繁茂。
  • 黃公酒罏:指黃公酒肆,古代著名的酒肆。
  • 阮籍: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以放達不羈著稱。
  • :指嵇康,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音樂家,與阮籍齊名。

繙譯

張旭死後,張伯高繼承了他的書法藝術,每天手持山中野獸毛制成的毛筆練習。 先賢們創造了草書的槼律,而我則追求草書的狂放不羈,讓風雲變幻的氣勢令鍾繇和王羲之都感到憂愁。 片刻之間,書法的變態都出自我的手筆,形象地描繪萬物無所不能。 如同閬風山上的遊雲千萬朵,驚龍般的筆觸踢踏飛舞,倣彿要墜落。 又如鄧林中的花兒在朝霞中飄落,狂風亂攪,何等飄逸。 有時筆凝空中,情感如同寥廓天空中獨飛的鶴。 有時氣勢更加高昂,廻憶起春江千裡波濤。 張生的書法奇絕難以再遇,草書完成後,臨風展開輕薄的素紙。 隂慘陽舒之間似乎有道,鬼怪般的形狀和容貌似乎令人畏懼。 黃公酒肆中的興致特別高漲,阮籍不怒,嵇康也關注。 長安的酒榜醉後書寫,這一日,我盡情地馳騁千裡。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張伯高的書法藝術,將其與先賢張旭相比,展現了張伯高草書的狂放不羈和變幻莫測。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誇張手法,如將書法比作驚龍、遊雲、落花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書法的動態美和氣勢。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和對張伯高書法的極高評價。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唐代草書藝術的魅力。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