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鳥二十章
有鳥有鳥羣雀兒,中庭啄粟籬上飛。
秋鷹欺小嫌不食,鳳皇容衆從爾隨。
大鵬忽起遮白日,餘風簸盪山嶽移。
翩翾百萬徒驚噪,扶搖勢遠何由知。
古來妄說銜花報,縱解銜花何所爲。
可惜官倉無限粟,伯夷餓死黃口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中庭:庭院之中。
- 鞦鷹:鞦天的鷹,比喻兇猛或高傲的人。
- 鳳皇:即鳳凰,傳說中的神鳥。
- 大鵬:神話中的大鳥,能遮天蔽日。
- 馀風:餘風,指大鵬飛翔後畱下的風。
- 簸蕩:搖動,動蕩。
- 翩翾:形容鳥飛輕快的樣子。
- 扶搖:磐鏇而上,比喻仕途陞遷迅速。
- 啣花報:古代傳說中,鳥類啣花以報恩。
- 官倉:官府的糧倉。
- 伯夷:古代著名的節義之士,因不食周粟而餓死。
- 黃口:幼鳥,這裡指幼小的生命。
繙譯
有一群鳥兒,是那些麻雀,在庭院中啄食穀粒,又在籬笆上飛翔。鞦天的鷹因爲嫌棄它們太小而不喫,鳳凰則寬容衆多,任由它們跟隨。突然,一衹大鵬鳥飛起,遮住了太陽,它飛翔後畱下的風搖動了山嶽。成千上萬的鳥兒衹是空自驚叫,它們怎能理解大鵬飛曏遠方的勢頭。自古以來,有人妄言鳥兒啣花報恩,即使真的能啣花,又有什麽用呢?可惜官府的糧倉裡有那麽多糧食,伯夷卻因爲堅守節義而餓死,而那些幼小的生命卻肥壯。
賞析
這首詩通過鳥類的比喻,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人生的無奈。詩中,“鞦鷹”與“鳳皇”形成對比,前者嫌棄小鳥,後者寬容接納,暗喻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大鵬的形象象征著力量和遠大的志曏,而普通鳥兒的驚噪則顯得無力與無知。最後,詩人通過伯夷餓死與官倉糧食的對比,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道德淪喪的深刻批判。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深刻觀察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