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夢

· 元稹
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 三十里有館,有館名芳溪。 荒郵屋舍壞,新雨田地泥。 我病百日餘,肌體顧若刲。 氣填暮不食,早早掩竇圭。 陰寒筋骨病,夜久燈火低。 忽然寢成夢,宛見顏如圭。 似嘆久離別,嗟嗟復悽悽。 問我何病痛,又嘆何棲棲。 答雲痰滯久,與世復相暌。 重雲痰小疾,良藥固易擠。 前時奉橘丸,攻疾有神功。 何不善和療,豈獨頭有風。 殷勤平生事,款曲無不終。 悲歡兩相極,以是半日中。 言罷相與行,行行古城裏。 同行復一人,不識誰氏子。 逡巡急吏來,呼喚願且止。 馳至相君前,再拜覆再起。 啓雲吏有奉,奉命傳所旨。 事有大驚忙,非君不能理。 答雲久就閒,不願見勞使。 多謝致勤勤,未敢相唯唯。 我因前獻言,此事愚可料。 亂熱由靜消,理繁在知要。 君如冬月陽,奔走不必召。 君如銅鏡明,萬物自可照。 願君許蒼生,勿復高體調。 相君不我言,顧我再三笑。 行行及城戶,黯黯餘日暉。 相君不我言,命我從此歸。 不省別時語,但省涕淋漓。 覺來身體汗,坐臥心骨悲。 閃閃燈背壁,膠膠雞去塒。 倦童顛倒寢,我淚縱橫垂。 淚垂啼不止,不止啼且聲。 啼聲覺僮僕,僮僕撩亂驚。 問我何所苦,問我何所思。 我亦不能語,慘慘即路岐。 前經新政縣,今夕復明辰。 窴窴滿心氣,不得說向人。 奇哉趙明府,怪我眉不伸。 雲有北來僧,住此月與旬。 自言辨貴骨,謂若識天真。 談遊費悶景,何不與逡巡? 僧來爲予語,語及昔所知。 自言有奇中,裴相未相時。 讀書靈山寺,住處接園籬。 指言他日貴,晷刻似不移。 我聞僧此語,不覺淚歔欷。 因言前夕夢,無人一相謂。 無乃裴相君,念我胸中氣。 遣師及此言,使我盡前事。 僧雲彼何親,言下涕不已。 我雲知我深,不幸先我死。 僧雲裴相君,如君恩有幾。 我雲滔滔衆,好直者皆是。 唯我與白生,感遇同所以。 官學不同時,生小異鄉里。 拔我塵土中,使我名字美。 美名何足多,深分從此始。 吹噓莫我先,頑陋不我鄙。 往往裴相門,終年不曾履。 相門多衆流,多譽亦多毀。 如聞風過塵,不動井中水。 前時予掾荊,公在期復起。 自從裴公無,吾道甘已矣。 白生道亦孤,讒謗銷骨髓。 司馬九江城,無人一言理。 爲師陳苦言,揮涕滿十指。 未死終報恩,師聽此男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蓬州:地名,今四川省蓬安縣。
  • 竇圭:古代的一種小門。
  • :古代的一種玉器,這裏形容人的面容清秀。
  • 痰滯:中醫術語,指痰液停滯在體內。
  • :分離,隔絕。
  • 橘丸:一種中藥丸劑。
  • 逡巡: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的樣子。
  • 新政縣:地名,今四川省新政縣。
  • 窴窴:充滿的樣子。
  • 趙明府:地名,今四川省趙縣。
  • 晷刻:時間,時刻。
  • 歔欷:哭泣,抽噎。
  • :古代官府中的屬員。
  • 讒謗:誹謗,中傷。

翻譯

十月初二那天,我行走在蓬州的西邊。三十里後有一個驛站,名叫芳溪。這個荒涼的郵驛屋舍破敗,新雨後的田地泥濘。我已病了百餘日,身體瘦弱如刀割。氣悶得晚上吃不下飯,早早地關上了小門。陰冷的天氣讓我的筋骨疼痛,夜深了燈火顯得更低沉。突然間我進入了夢境,夢中見到的人面容清秀。他似乎在嘆息久別,悲嘆聲中帶着淒涼。他問我有什麼病痛,又嘆息我爲何如此淒涼。我回答說是因爲痰液久滯,與世隔絕。我說這只是小病,良藥容易治療。之前我曾服用橘丸,治療效果神奇。爲何不善於調理,難道只有頭風病嗎?他殷勤地回憶過去的事情,款待周到,無不終結。悲歡交織,這半日中。說完後我們一起行走,行走在古城裏。同行還有一人,不知是誰。突然有急吏來,呼喚我們停下。快步走到相君面前,再次拜謝後起身。啓稟說有吏員奉命傳達旨意。事情緊急,非你不能處理。我回答說我已經閒居很久,不願見勞使。多謝你的關心,我不敢唯唯諾諾。我之前曾提出建議,這些事我預料得到。混亂的熱病可以通過靜養消解,處理複雜的事務在於抓住要點。你就像冬天的陽光,奔走不必召喚。你就像銅鏡一樣明亮,萬物自然可以照見。希望你爲蒼生着想,不要再高談闊論。相君沒有回答我,只是對我再三微笑。行走到城門,餘暉黯淡。相君沒有回答我,命令我從此歸去。不記得別時的言語,只記得淚流滿面。醒來時身體出汗,坐臥都感到悲傷。燈光在牆壁上閃爍,雞在雞舍中叫喚。疲倦的童子倒頭就睡,我淚流滿面。哭泣不止,聲音不斷。哭聲驚醒了僕人,僕人們驚慌失措。問我有什麼痛苦,問我有什麼思考。我也無法言語,悲慘地站在路岐。前經新政縣,今夕又明辰。心中充滿氣憤,無法向人訴說。奇哉趙明府,奇怪我眉頭不展。雲有北來的僧人,住此地已有一月。自稱能辨識貴人的骨相,說我若能識得天真。談論遊玩耗費時光,何不與我徘徊?僧人來爲我講述,講到過去所知。自稱有奇中,裴相未相時。讀書於靈山寺,住處接園籬。預言他日富貴,時間似乎未變。我聽僧人此言,不覺淚流滿面。因言前夕夢,無人一相謂。無乃裴相君,念我胸中氣。遣師及此言,使我盡前事。僧雲彼何親,言下涕不已。我雲知我深,不幸先我死。僧雲裴相君,如君恩有幾。我雲滔滔衆,好直者皆是。唯我與白生,感遇同所以。官學不同時,生小異鄉里。拔我塵土中,使我名字美。美名何足多,深分從此始。吹噓莫我先,頑陋不我鄙。往往裴相門,終年不曾履。相門多衆流,多譽亦多毀。如聞風過塵,不動井中水。前時予掾荊,公在期復起。自從裴公無,吾道甘已矣。白生道亦孤,讒謗銷骨髓。司馬九江城,無人一言理。爲師陳苦言,揮涕滿十指。未死終報恩,師聽此男子。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通過夢境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和對現實的感慨。詩中,詩人通過夢境與現實的交織,展現了自己病中的孤獨和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的語言充滿了哀愁和無奈,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過去的懷念。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元稹詩歌的獨特魅力。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

元稹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