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怤師

水中有片月,照耀嬋娟姿。 庭前有孤柏,竦秀歲寒期。 堅然物莫遷,寂焉心爲師。 聲發響必荅,形存影即隨。 雪花安結子,雪葉寧附枝。 蘭死不改香,井寒豈生澌。 晨爐煙嫋嫋,病發霜絲絲。 丈室冰凜冽,一衲雲離披。 顧此名利場,得不慚冠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怤師:指禪師。
  • 嬋娟:形容月光明亮、美好。
  • 竦秀:挺拔秀麗。
  • 歲寒期:指經歷嚴冬的考驗。
  • 堅然:堅定不移。
  • 寂焉:靜默。
  • :應答。
  • :怎麼。
  • :冰塊。
  • 嫋嫋:形容煙霧繚繞。
  • 霜絲絲:形容白髮。
  • 丈室:禪師的居室。
  • :僧衣。
  • 雲離披:形容僧衣破舊。
  • 冠綏:帽子和系帽的帶子,比喻世俗的束縛。

翻譯

水中映着一片明亮的月亮,照耀着美麗的身影。 庭院前有一棵孤獨的柏樹,挺拔秀麗,經歷了嚴冬的考驗。 它堅定不移,靜默地成爲我的心靈導師。 聲音發出必有迴響,形體存在影子隨之而來。 雪花怎能結成果實,雪葉怎能依附枝條。 蘭花凋謝也不改變香氣,井水寒冷豈能結冰。 清晨的爐煙繚繞,病發的白髮如霜。 禪師的居室冰冷刺骨,僧衣破舊不堪。 看着這名利場,難道不感到慚愧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禪師清靜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名利的淡漠。詩中,「水中有片月」與「庭前有孤柏」形成對比,前者象徵着禪師的清淨心靈,後者則象徵着禪師的堅韌不拔。後文通過對「雪花」、「蘭花」、「井水」等自然元素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禪師不受外界影響的堅定心志。結尾處,作者通過對「名利場」的反思,表達了自己對禪師生活的敬仰和對世俗的批判。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禪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王周

五代時魏州人。少勇健。事後唐累歷郡守。後晉高祖天福初,以戰功歷貝州、涇州節度使。問民疾苦,去苛弊,民庶悅焉。後漢高祖立,移鎮武寧。卒官。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