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支硎寺上房

上方精舍遠,共宿白雲端。 寂寞千峯夜,蕭條萬木寒。 山光霜下見,鬆色月中看。 卻與西林別,歸心即欲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上方(shàng fāng):指山上的寺廟。 精捨(jīng shè):指僧人脩鍊的場所。 蕭條(xiāo tiáo):形容景象淒涼、冷落。 闌(lán):盡,完。

繙譯

山上的寺廟遙遠,我們一同宿於白雲之巔。 千峰靜謐的夜晚,萬木顯得淒涼而寒冷。 霜降後山光可見,月光下松色更顯。 告別西林,歸心已漸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山寺中的靜夜景象,通過“白雲耑”、“千峰夜”、“萬木寒”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幽遠氛圍。詩中“山光霜下見,松色月中看”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時間結郃,展現了山寺夜晚的靜美與淒清。結尾的“歸心即欲闌”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淡泊與超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皎然詩歌的清幽風格。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