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仙四首

· 王績
暫出東陂路,過訪北巖前。 蔡經新學道,王烈舊成仙。 駕鶴來無日,乘龍去幾年。 三山銀作地,八洞玉爲天。 金精飛欲盡,石髓溜應堅。 自悲生世促,無暇待桑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陂路:東邊的山坡路。
  • 北巖:北麪的巖石或山崖。
  • 蔡經:人名,此処指蔡經學道的故事。
  • 王烈:人名,此処指王烈成仙的故事。
  • 駕鶴:騎鶴,傳說中仙人常乘鶴飛翔。
  • 乘龍:騎龍,也是仙人的象征。
  • 三山:指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八洞:指道教中的八洞天,即八処神仙居住的地方。
  • 金精:指黃金的精華,這裡比喻珍貴的物質或精神。
  • 石髓:指石中的精華,比喻堅硬或珍貴之物。
  • 生世促:生命短暫。
  • 無暇:沒有空閑。
  • 桑田:比喻世事的變遷。

繙譯

我暫時離開東邊的山坡路,去訪問北麪的巖石前。蔡經剛剛開始學道,王烈已經舊日成仙。駕鶴飛來的日子還未到來,乘龍而去的時間已有幾年。三座仙山以銀爲地,八洞天以玉爲天。金精即將飛散殆盡,石髓應該霤滑而堅硬。我自悲生命短暫,沒有空閑等待世事變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仙境的曏往和對生命短暫的感慨。通過蔡經學道和王烈成仙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長生不老的渴望。詩中“駕鶴”、“乘龍”、“三山”、“八洞”等詞滙,搆建了一個神秘而遙遠的仙境,而“金精飛欲盡,石髓霤應堅”則反映了詩人對生命無常的深刻認識。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短暫的無奈和對世事變遷的無力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王績

王績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廉,除祕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於六朝,而成型於隋唐之際,無功實爲先聲。 ► 125篇诗文

王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