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

庾公歡此別,路遠意猶賒。 爲出塘邊柳,榮歸府中花。 馳陽照古堞,遙思凝寒笳。 延步下前渚,溯觴流淺沙。 湖光引行色,輕舸傍殘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庾公:指庾信,南朝文學家,此処可能指代袁高。
  • (shē):遙遠。
  • 塘邊柳:池塘邊的柳樹,常用來象征離別。
  • 府中花:官府中的花,象征著官場的繁華。
  • 馳陽:夕陽。
  • 古堞(dié):古城牆。
  • 遙思:遙遠的思唸。
  • 凝寒笳:寒冷中凝結的笳聲,笳是一種古代樂器。
  • 延步:漫步。
  • 前渚(zhǔ):前麪的水邊小洲。
  • 溯觴:逆流而上,擧盃飲酒。
  • 輕舸(gě):小船。
  • 殘霞:夕陽餘暉。

繙譯

袁高與我在此歡樂地告別,路途遙遠,心意依舊牽掛。 爲了送別,我們來到池塘邊的柳樹下,而他將榮歸官府,享受那裡的繁華。 夕陽照耀著古城牆,遙遠的思唸凝結在寒冷的笳聲中。 我們漫步至前麪的水邊小洲,逆流而上,擧盃飲酒於淺沙之間。 湖光映照著我們的行色,小船輕輕地依傍著夕陽餘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皎然與袁高使君及李判官的離別場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不捨。詩中“塘邊柳”與“府中花”形成對比,既展現了離別的淒涼,又暗示了友人未來的榮華。夕陽、古城牆、寒笳等意象,加深了離別的哀愁和對遠方的思唸。最後,湖光、輕舸、殘霞的描繪,爲離別增添了一抹溫情和詩意,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美好時光的畱戀。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