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晦日: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 白蘋洲: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有白蘋(一種水生植物)的洲渚。
- 南朝:指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四個朝代。
- 古郡:古代的郡縣。
- 湘東:地名,指湘江以東地區,這裏用以形容山水之美。
- 堤月:堤岸上的月光。
- 吳風:指吳地的風俗或文化。
- 湔裾:洗裙,這裏指楚地的一種風俗,可能與洗滌衣物以祈福有關。
- 楚客:指楚地的遊子或客人。
- 桂寒:指桂樹在寒冷中的景象。
- 結旆:旆(pèi),古代旗幟的一種,結旆指旗幟飄揚。
- 蘋小:蘋(pín),一種水生植物,蘋小指蘋草尚小。
- 成叢:聚集成叢。
- 時晦:時值晦日。
- 佳遊:美好的遊玩。
- 促:短暫。
- 高歌:高聲歌唱。
- 聽未終:歌聲未完。
翻譯
在南朝的古郡,山水景色如同湘東一般美麗。 堤岸上的月光下,吳地的風俗依舊,楚地的客人也一同來洗裙祈福。 桂樹在寒風中旗幟般飄揚,小小的蘋草開始聚集成叢。 時值晦日,美好的遊玩時光總是短暫,高聲的歌聲還未聽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晦日夜晚在白蘋洲的集會景象,通過對南朝古郡山水的描繪,展現了湘東般的美景。詩中「堤月吳風在,湔裾楚客同」一句,既表現了吳地風俗的延續,又描繪了楚地客人的參與,增添了地域文化的色彩。後兩句「桂寒初結旆,蘋小欲成叢」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達了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成長。結尾的「時晦佳遊促,高歌聽未終」則表達了時光匆匆、歡樂短暫的感慨,以及對美好時光的珍惜。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
僧皎然的其他作品
- 《 贈柳喜得嵩山法門自號嵩山老 》 —— [ 唐 ] 僧皎然
- 《 惜暮景 》 —— [ 唐 ] 僧皎然
- 《 送路少府使京兼覲侍御兄 》 —— [ 唐 ] 僧皎然
- 《 妙喜寺達公禪齋寄李司直公孫房都曹德裕從事方舟顏武康士騁四十二韻 》 —— [ 唐 ] 僧皎然
- 《 冬日天井 》 —— [ 唐 ] 僧皎然
- 《 奉和顏使君真卿修韻海畢會諸文士東堂重校 》 —— [ 唐 ] 僧皎然
- 《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 —— [ 唐 ] 僧皎然
- 《 兵後餘不亭重送盧孟明遊江西 》 —— [ 唐 ] 僧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