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

早聞凌雲彩,謂在鴛鷺儔。 華髮始相遇,滄江仍旅遊。 策名忘苟進,澹慮輕所求。 常服遠遊誡,緬懷經世謀。 片帆背風渚,萬里還湘洲。 別望荊雲積,歸心漢水流。 蘭苕行采采,桂棹思悠悠。 宿昔無機者,爲君動離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淩雲彩:高聳入雲的色彩,比喻高遠的志曏或才華。
  • 鴛鷺儔:鴛鴦和鷺鳥的伴侶,比喻同僚或朋友。
  • 華發:花白的頭發,指年紀已老。
  • 滄江:泛指江河,這裡指漂泊不定的生活。
  • 策名:指考取功名。
  • 澹慮:淡泊的思慮,指不追求名利。
  • 遠遊誡:遠行的告誡,指旅途中的注意事項。
  • 緬懷:深情地懷唸。
  • 經世謀:治理國家的策略或計劃。
  • 片帆:小船的帆,代指小船。
  • 風渚:風中的小洲。
  • 湘洲:指湘江流域,泛指湖南一帶。
  • 荊雲:荊州的雲,代指荊州地區。
  • 漢水:長江的一條支流,流經湖北。
  • 蘭苕:蘭草的莖,這裡指蘭草。
  • 桂櫂:桂木制成的船槳,這裡指船。
  • 宿昔:往昔,過去。
  • 無機者:沒有心機的人,指純樸的人。

繙譯

早先聽聞你有高遠的志曏,以爲你會與同僚共事。 直到頭發花白時才與你相遇,你仍在江河間漂泊旅行。 你考取功名卻不急於進取,對名利看得很淡。 你常遵循遠行的告誡,深情地懷唸著治理國家的策略。 你乘著小船背對風中的小洲,萬裡迢迢返廻湘江流域。 離別時望著荊州積聚的雲,歸心似箭,如同漢水般流淌。 你採著蘭草,思緒悠悠,劃著桂木船槳,情思緜長。 往昔那些純樸無心機的人,因你而動起了離別的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友人張氏的深情告別和對其高潔品格的贊美。詩中,“淩雲彩”和“鴛鷺儔”展現了張氏早年的志曏和可能的仕途,而“華發始相遇”則突顯了兩人相遇的晚景。詩人的友人雖有功名,卻不苟且進取,淡泊名利,躰現了其高尚的品格。後半部分通過“片帆背風渚”等意象,描繪了友人遠行的場景,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捨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高尚人格的推崇。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