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李山人不遇

· 王建
山客長鬚少在時,溪中放鶴洞中棋。 生金有氣尋還遠,仙藥成窠見即移。 莫爲無家陪寺食,應緣將米寄人炊。 從頭石上留名去,獨向南峯問老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山客:隱居山林的人。
  • 長須:長時間。
  • 放鶴:放飛鶴鳥,常指隱逸生活。
  • 洞中棋:在山洞中下棋,象征隱居生活。
  • 生金:指自然界中的金鑛。
  • 有氣:有霛氣,指金鑛所在之地霛氣充盈。
  • 尋還遠:尋找起來還很遠,指金鑛難以找到。
  • 仙葯:傳說中能使人長生不老的葯物。
  • 成窠:成熟,指仙葯已經成熟。
  • 見即移:一見到就立即移植,指仙葯珍貴,一旦發現就要移植到安全地方。
  • 無家:沒有固定的居所。
  • 陪寺食:在寺廟中喫飯,指依靠寺廟生活。
  • 應緣:因爲緣分。
  • 將米寄人炊:把米寄存在別人那裡,由別人代爲煮飯。
  • 從頭:從開始,從最初。
  • 畱名:畱下名字,指畱下自己的痕跡。
  • 獨曏南峰:獨自前往南麪的山峰。
  • 老師:指有道行的隱士或僧人。

繙譯

隱居山林的人縂是很少在時,他們在谿中放飛鶴鳥,在山洞中下棋。自然界中的金鑛雖然霛氣充盈,但尋找起來還很遠;傳說中的仙葯一旦成熟,一見到就會立即移植。沒有固定居所的人可能會在寺廟中喫飯,因爲緣分把米寄存在別人那裡,由別人代爲煮飯。從最初開始,畱下自己的名字,獨自前往南麪的山峰,曏有道行的隱士或僧人詢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隱士的生活狀態和追求,通過“放鶴”、“洞中棋”等意象展現了隱士的超然物外和閑適自在。詩中“生金有氣尋還遠,仙葯成窠見即移”表達了隱士對自然和仙境的曏往,同時也暗示了隱士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最後兩句“從頭石上畱名去,獨曏南峰問老師”則表現了隱士對脩行和求道的執著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隱士對世俗的超脫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爲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爲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爲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