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少府貶郴州

· 王維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爲秋月聽猿聲。 愁看北渚三湘遠,惡說南風五兩輕。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裏出湓城。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若爲:如何,怎樣。
  • 北渚:北面的水邊。
  • 三湘:指湘江的三條支流,這裏泛指湖南地區。
  • 五兩:古代測風器,用五兩(一說爲八兩)雞毛製成,繫於高竿頂上,用來測定風向和風力。
  • 青草瘴:指春夏之交,青草茂盛時,南方溼熱地區因溼氣蒸騰而產生的瘴氣。
  • 夏口:地名,今湖北武漢市的漢口。
  • 湓城:地名,今江西九江市。
  • 賈誼:西漢文學家,曾被貶爲長沙王太傅。
  • 屈平:即屈原,楚國詩人,因被貶而投江自盡。

翻譯

明天你將前往衡山與洞庭湖,在秋月下如何忍受那猿猴的哀鳴? 望着北面的水邊,三湘之地遙遠,不願提及南風輕拂五兩的風向。 當青草瘴氣瀰漫時,你將經過夏口,白髮在白頭浪中駛出湓城。 長沙不會長久留住你這位才子,賈誼又何必去憑弔屈原的遺蹟。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送別被貶謫的朋友楊少府前往郴州的作品。詩中,王維通過對衡山、洞庭湖、北渚、南風等自然景象的描繪,以及對青草瘴、白頭浪等旅途艱險的暗示,表達了對友人旅途的憂慮和對友人遭遇的同情。最後兩句以賈誼和屈原的典故,安慰友人不必過於悲傷,也隱含了對友人才華的肯定和對未來的希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王維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