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西河郡杜太守輓歌三首(其三)

· 王維
塗芻去國門,祕器出東園。 太守留金印,夫人罷錦軒。 旌旗轉衰木,簫鼓上寒原。 墳樹應西靡,長思魏闕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塗芻(tú chú):古代送葬時使用的草人。
  • 祕器:指棺材。
  • 東園:指墓地。
  • 金印:古代官員的印章,此處指杜太守的官職。
  • 錦軒:裝飾華麗的車輛,此處指夫人的車駕。
  • 旌旗:旗幟。
  • 衰木:枯萎的樹木,指墓地的樹木。
  • 簫鼓:古代的樂器,用於喪葬儀式。
  • 寒原:寒冷的平原,指墓地所在的荒涼之地。
  • 墳樹:墓地上的樹木。
  • 西靡:向西傾斜,指樹木隨風向西傾斜。
  • 魏闕:古代宮門外的一種建築,此處象徵皇權。
  • :恩寵,指皇帝的恩惠。

翻譯

草人送葬隊伍離開國都的城門,棺材從東園的墓地中擡出。 太守留下了他的金印,夫人也放棄了她的華麗車駕。 旗幟在枯萎的樹木間飄揚,簫鼓聲在寒冷的平原上響起。 墓地上的樹木隨風向西傾斜,我長久地思念着皇宮的恩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杜太守的葬禮場景,通過「塗芻」、「祕器」、「旌旗」、「簫鼓」等詞語,生動地再現了古代喪葬的莊重與哀傷。詩中「太守留金印,夫人罷錦軒」一句,不僅表現了杜太守的官職身份,也暗示了其家族的榮耀與衰落。結尾的「墳樹應西靡,長思魏闕恩」則抒發了對逝者的深切懷念以及對皇恩的無限思念,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皇權恩寵的深刻感悟。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